第24節(3 / 3)

42頹叔、桃子:皆周大夫。出狄師:使狄師出動。夏,狄伐鄭,取櫟1.

1櫟(yuè):鄭邑,在今河南禹州市。

王德狄人1,將以其女為後。富辰諫曰:“不可。臣聞之曰:‘報者倦矣2,施者未厭。’狄固貪婪,王又啟之3.女德無極4,婦怨無終,狄必為患。”王又弗聽。

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後5,惠後將立之,未及而卒。昭公奔齊6.王複之7,又通於隗氏8.王替隗氏9.頹叔、桃子曰:“我實使狄,狄其怨我10.”遂奉大叔以狄師攻王。王禦士將禦之11,王曰:“先後其謂我何?寧使諸侯圖之。”王遂出。及坎欿12,國人納之13.

秋,頹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師伐周,大敗周師,獲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14.王出適鄭,處於氾15.大叔以隗氏居於溫16.

1德:感激。2“報者”二句:謂受惠者已厭煩報答,施恩者卻尚未滿足。3啟:誘導。4“女德”二句:謂婦女之天性,近之則不知足,遠之則怨憤不已。德:恩惠。此謂施加恩惠。5甘昭公:即王子帶,惠王之子,襄王母弟,封於甘,昭是諡號。6昭公奔齊:王子帶出奔齊國。事見僖公十二年《傳》。7王複之:周襄王召回王子帶。在二十二年。複:回來,此為使動用法。

8通:私通。隗氏:襄王之後,狄女。9替:廢。10其:殆。

11禦士:侍衛之士。12坎欿(dǎn):周地,在今河南鞏義市東南。13國人:指都城之人。14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四人都是周襄王的大臣。15氾(fàn):鄭地,在今河南襄城縣南。16溫:地名,在今河南溫縣西南。

鄭子華之弟子臧出奔宋1,好聚鷸冠2.鄭伯聞而惡之3,使盜誘之。八月,盜殺之於陳、宋之間。

君子曰:“服之不衷4,身之災也。《詩》曰5:‘彼己之子6,不稱其服7.’子臧之服,不稱也夫!《詩》曰8:‘自詒伊戚9.’其子臧之謂矣10.《夏書》曰11:‘地平天成12.’稱也。”

1子臧:鄭太子子華母弟。僖公十六年,鄭殺子華,故子臧出奔。2鷸(yù)冠:鷸羽製成之冠。鷸:一種水鳥,天將雨即鳴。3“鄭伯”句:鷸冠為非常之服,子華得罪出奔,不自收斂而炫奇,故鄭伯惡之。4衷:通“中”。適,合宜。5《詩》曰:引文出自《詩·曹風·候人》。6彼己(jì)之子:那個人。彼、己同義。今本《詩經》“己”作“其”,義同。7不稱其服:與“服之不衷”同義。稱:相稱。8《詩》曰:引文出自《詩·小雅·小明》。9自詒伊戚:自取此憂患。詒:遺。伊:此。戚:憂。10矣:也。11《夏書》:逸書。今古文《尚書·大禹謨》有此句。12地平天成:猶天地平成,比喻天地萬物各得其宜。平、成二字同義。

宋及楚平1.宋成公如楚2.還,入於鄭。鄭伯將享之3,問禮於皇武子4,對曰:“宋,先代之後也5,於周為客6.天子有事7,膰焉8;有喪9,拜焉。豐厚可也。”鄭伯從之。享宋公有加10,禮也。

1平,和解。2宋成公:名王臣,宋襄公之子。3享:通“饗”。4皇武子:鄭卿。5先代之後:先朝之後,宋為商之後裔。6於周為客:謂周以客禮待之。7有事:指祭祀宗廟。8膰(fán):祭肉,此指賜胙,以示尊重。9有喪,拜焉:宋吊周喪,周王特拜謝之。10有加:謂禮物事事加厚。

冬,王使來告難,曰:“不穀不德1,得罪於母(弟)[氏]之寵子帶2,鄙在鄭地氾3,敢告叔父4.”臧文仲對曰:“天子蒙塵於外5,敢不奔問官守6?”王使簡師父告於晉7,使左鄢父告於秦8.

天子無出9.書曰“天王出居於鄭”,辟母弟之難也10.天子凶服、降名11,禮也。

1不穀:意為“不善”,君主自謙之辭。據《左傳》,周天子及齊、楚之君均有用此稱者。2母氏:僖公五年孔《疏》引《傳》作“母氏”,於義為長。3鄙:指野處。4叔父:天子稱同姓諸侯曰叔父或伯父。5蒙塵:指君主奔波於外。天子出奔,身被塵土,故曰蒙塵。6官守:王之群臣。7簡師父:周大夫。8左鄢父:周大夫。9天子無出:天子無所謂出奔。天下皆天子所有,故不言出。《禮記·曲禮下》:“天子不言出。”10母弟:指叔帶。襄王同母弟。11凶服:喪服。降名:指自稱“不穀”。鄭伯與孔將勦、石甲父、侯宣多省視官具於氾1,而後聽其私政2,禮也3.

1孔將勦、石甲父、侯宣多:三人皆鄭大夫。省視:察看。官具:官司和器用。2私政:指鄭國之政。3禮也:謂合於先君後己之禮。

衛人將伐邢,禮至曰1:“不得其守2,國不可得也。我請昆弟仕焉3.”乃往,得仕4.

1禮至:衛大夫。2守:謂邢之正卿。3昆弟:兄弟。仕焉:仕於邢。4此條本與下年傳文相接,為後人所割裂。

二十有五年春1,王正月丙午2,衛侯燬滅邢。

夏四月癸酉3,衛侯燬卒。

宋蕩伯姬來逆婦4.

宋殺其大夫。

秋,楚人圍陳5,納頓子於頓。

葬衛文公。

冬十有二月癸亥6,公會衛子、莒慶7,盟於洮8.

1二十有五年:公元前635年。2丙午:二十一日。3癸酉:二十日。4蕩伯姬:伯姬為魯女,嫁為宋大夫蕩氏妻。來逆婦:伯姬為其子逆婦。女子越境逆婦,不合於禮,《春秋》載其事以示譏刺。5“楚人”二句:頓子為陳所迫而出奔,故楚圍陳以納之。頓:國名,姬姓,今湖北荊門市偏西有南頓故城,即其地。6癸亥:十三日。7衛子:衛文公卒未逾年,故衛侯不稱爵而稱“子”。莒慶:莒大夫。8洮(táo):魯地,在山東泗水縣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