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6則

書架

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周濂著/32元

本書作者以其深厚的專業學養作為根基,把他對幸福、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幸福等等這些問題的哲學思考融進一個個現實故事和活潑潑的生命體驗中。作者想告訴我們,在一個喧囂迷茫的時代,個體性的痛楚可想而知,除非你放棄自身的價值標準,與這個時代握手言和,或者閉上眼睛裝睡。可是即使是在外部環境非常糟糕的情況下,一個人依然可以選擇過一種合乎德性的生活,並以此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依然可以選擇不止做個“好人”,還可以做個“好公民”。

我曾經侍弄過一家書店

江西高校出版社/馬國興著/38元

本書分為“書店傳”“偏見書”“書生活”三輯。“書店傳”一輯,描摹出入書店的讀者、作者、同事的眾生相,采擷排行榜、書評、訂貨會等書業元素,展現書店及書業的方方麵麵,以及從業者的五味生活。“偏見書”一輯,以書為綱,展示個人的閱曆,在書與非書之間,帶出內地近年來的出版史以及對書業的見解。“書生活”一輯,從更廣泛的角度呈現讀書體驗,記述聚書、散書、出書、偷書的故事,勾勒一個人的閱讀史。

世間的鹽

中國華僑出版社/高軍著,32元

本書是作者出版的第一本書,他筆下的人與故事充滿智趣。作者身為畫家,有敏銳的觸覺,觀察細致八微,將日常的所見所聞,描摹得生動有趣。俚俗掌故、吃喝玩樂、行走見識、家常鹹淡、鄰裏小事,他什麼都可以拿來寫,什麼都可以拿來說;他似乎沒有什麼膽怯的東西,抓過來了就是十分有趣的見識:他興味起落、揮筆飛白,都是文章,熱鬧裏頭自有真意趣在。

飄零一家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亮軒著/36元

本書是一部反映1949年後因台海兩岸阻隔而破碎的家庭記憶史,一部生於抗日戰火、長於海峽彼岸的作者個人成長史。書中記述作者曆經被父母遺棄、當小和尚、逃學、偷竊、父子失和、離家出走等種種坎坷,波瀾起伏,令人動容,縱有艱難悲苦,卻從容豁達;同時追溯作者父親逃婚、接管台大、參與保釣,父母求學日本,動蕩中父母結婚與決裂,母子台海相隔及40年後北京重聚的滄海桑田,以一個家庭的飄零經曆,映照一個流離時代的初始與終結。

追尋律師的傳統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傅國湧著,45元

民國肇始,律師登上曆史舞台,以“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作為自身的職業倫理,維護人權,推動社會進步。本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追源溯始,以上海本土律師及律師組織為觀察對象,講述民初律師行業的發端;中編著重展示民國律師的風采,既有劉崇佑、阮性存、張耀曾等人辦理社會重大案件的經過,也有曹汝霖、包天笑、吳凱聲等律師執業者的親筆記錄和口述;下編則通過第一手資料呈現典型司法案例,如陳獨秀案、“七君子”案,直擊曆史現場。

美,看不見的競爭力

中信出版社/蔣勳著,35元

本書係蔣勳演講錄的第一輯,以“美:看不見的競爭力”為主題,涵蓋6篇文章,包括“美,看不見的競爭力”、“山水合璧:從《富春山居圖》說起”、“生命裏的善與美”等,借此和讀者溝通:創意本身就是美,也是無法取代的風格,無論是生活美學還是企業的創意美學,都會激發無窮的競爭力,這個競爭力反映在企業上,就會創造驚人的產值與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