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智庫的預言

蘭德公司預言中國軍隊進入朝鮮

1948年蘭德公司剛剛成立不久,蘭德公司研究人員R·朗邁就向美國國防部提供了一份谘詢報告《實驗性繞地宇宙飛船的初步設計》,主張製造人造地球衛星。這份報告提交國防部後,國防部以“人造衛星僅僅是科學幻想”和蘭德公司初出茅廬、沒有什麼影響為名,將它長期束之高閣、不屑一顧。直到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把一顆人造衛星送往太空,這一消息震撼了美國朝野各界,美國國防部的官員們方如夢初醒,想起蘭德公司的這份谘詢報告,這使美國研製衛星的時間延誤了10年。

朝鮮戰爭開始之際,蘭德公司就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資金進行研究,根據對中國民族性等的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隻有七個字:“中國將進入朝鮮。”蘭德公司準備將研究報告以高價賣給國防部,但國防部認定中國決不會跨過鴨綠江,而且認為研究結果價格太高,沒有理睬蘭德公司。不久,中國人民誌願軍就跨過了鴨綠江。蘭德公司的預測成為現實。美國國防部為檢討自己在這一事件上的錯誤,事後用200萬美元買回了這份已經過時的報告,而蘭德公司則一舉成名。

蘭德公司還利用非常有限的資料,成功地預見赫魯曉夫、安德羅波夫、戈爾巴喬夫等人的上台。

對外關係委員會推動“馬歇爾計劃”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成立於1918年,從成立之初就為美國製訂了若幹對外政策,而且以其正確性為美國政府所倚重,從而形成慣例。

杜魯門總統於1945年4月提議,就是否使用原子彈成立一個臨時小組,並且任命當時的陸軍部長史汀生為組長,而他是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重要成員。史汀生從對外關係委員會中挑選了5名成員作為該小組成員,他們一致主張對日本使用原子彈。

對外關係委員會成員、國務院政策設計委員會主席喬治·凱南於1947年1月提出“遏製”理論,影響很大,可以說冷戰政策和遏製戰略都是由對外關係委員會提出的。它還為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協議奠定了基礎。早在1947至1949年期間,對外關係委員會就提出了重建歐洲的計劃,“馬歇爾計劃”由此產生。

對外關係委員會還提出了實現美中關係正常化的建議,為改善中美兩國的僵局奠定了基礎。正是它注意到美中接近的可能性並且致力於推動這項政策,影響了當時還未上台的尼克鬆總統,並促使他在上任以後實現了此政策建議。

羅馬俱樂部預言增長的極限

羅馬俱樂部因總部設在羅馬而得名,是全球最權威的智庫之一。羅馬俱樂部有近百位成員,分別來自35個國家,代表了不同文化、信念和社會環境。

1968年4月,大約30位來自歐洲不同國家的科學家、經濟學家、人類學家、工業家和政府文職人員聚會羅馬,就人類的未來與發展問題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激烈討論。雖然這次會議沒有就許多問題取得一致意見,但是它卻進一步促使人們去深入探索這些問題。這次會議被稱為“羅馬會議”。會後一些誌同道合的學者聯合起來,推舉奧雷利奧·佩西為主席,羅馬俱樂部就這樣誕生了。

羅馬俱樂部的發展之路並不平坦。起初,羅馬俱樂部成員的觀點並沒有得到多少人的讚同,因為提出的問題太大,人們無法確定現實的投入能否收到預期的利益,往往是懷疑代替了支持、同情代替了參與。麵對這種大挑戰,羅馬俱樂部堅定地把“係統地運用全球模式來提出和分析世界總問題”作為指導思想,樹立了全新的思維方式。1972年3月12日,羅馬俱樂部發表了第一個報告《增長的極限》。該報告在世界上多個國家發表,總發行量達到了400萬冊,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羅馬俱樂部一舉成名。

報告的內容乍看起來確實有些危言聳聽,最初很難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許多預言(如增長的極限、蘇聯的崩潰、世界經濟一體化、人類破壞環境等於自掘墳墓、網絡化生存等)的紛紛實現,使他們獲得了巨大的聲譽。

(選自2015年5月6日《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