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奉有意曆練韓琳兒,聖界恰巧兼具時地利人和,是一處絕佳的曆練之地:“當時掌教放任韓琳兒西行,似乎也有磨練她的意思在。我這樣做,到底還是合了羅真君的心思。”對丁奉而言,羅真君無疑是一位榜樣。隻是丁奉模仿不來,更不會去模仿,他自有主意和手段。
江淹一事,看似隻是一汪池塘,實則深不可測,關乎聖界局勢。韓琳兒固然有韓禮庇護,有種種寶物護身,甚至有羅真君親自種下的手段,可聖界千古大陣亦是玄奇。丁奉深思熟慮,不會真的撒手不管,放任她自由。韓琳兒一旦涉足,還需點到為止。
此地是儒道的地界,一切皆調度有方。江淹未離去多久,便有一隊人馬前來。五個血氣充盈的衙役,,走起路來,虎虎生風。放在凡俗,算是一等一的好手。隻是儒道國度不興武道,他們在這並沒有什麼地位,反而要以一位麵黃肌瘦,體虛羸弱的年輕人馬首是瞻。
五人跟在這位書生身後,不敢逾越半步。這黃臉書生行步之間,清風吹拂,輕托身形,不費力氣,一步就能踏出好幾丈,好比世間頂尖的輕功,令五位壯漢豔羨不已。
這五位衙役中為首的那位,年近半百,因習武的緣故,體魄健碩。隻是修行不得法,又無材地寶滋潤,看上去像是個七八十歲的老頭。外壯內虛,年歲越高,這一身強健的體魄反而成了累贅:“習武不如從文,修習武道,肉身是第一要義。隻有那些世家子弟才用得起滋補肉身的湯藥,武功一日千裏,可是人家隻把習武當成玩耍。唉,畢竟文能提筆安下,乃至成聖,誰又會去修習武道呢?”
四聖地位超然,聖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所創辦的‘書院’,更是下士子心目中的聖地,武者同樣如此。畢竟書院搜羅佛魔道妖神鬼儒七道,修行完善,隻是選拔弟子資質太過嚴苛。每十年才招收一次弟子,每次隻招收三人,至今為止,鮮有破例。
七大國則為這三個名額爭破了腦袋,最後共同商議,每十年送去百人,以供書院挑選。囊括大半個大千世界才挑選出一百人,自是經過重重篩選,是人中之傑,七國菁英。在這基礎之上,得以進入書院的三人,必然出類拔萃,卓乎不群。
書院當中也有爭鬥,這千百年來,孟浩然繼位大司命,儒道一脈蒸蒸日上,而道門一脈則顯沒落。自然而然,聖界儒道門生的地位提升,隱居七脈之首。
這六人不管不顧,衝向江淹居所,也不個商量。在他們看來,捉一個毫無勢力的童生,簡直易如反掌,根本不需要費什麼功夫。
黃臉書生使了個眼色,三個衙役便狠狠撞開大門,凶神惡煞的衝了進去,大聲喝道:“江淹,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