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與圓錐曲線位置關係高考綜合題初探
考試研究
作者:柏文峰
前言引入: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係,由於集中交彙了高中解析幾何中直線,圓錐曲線兩章的知識內容,還涉及函數、方程、不等式、三角函數、平麵向量,平麵幾何等許多知識,形成了軌跡、最值、弦長、對稱、範圍、參係數等多種問題,對於考查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計算能力、推理能力等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因而成為解析幾何中綜合性最強、能力要求最高的內容,也成為高考的重點和熱點.
高考目標:掌握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係,運用函數與方程、等價轉化、分類討論等思想方法,解決有關定點、定值、最值、參數範圍等簡單的實際問題等.
高考重點:直線與圓錐曲線中的弦長,麵積,角度,最值、值域、參數範圍問題,定點、定值,以及探究性問題等.
高考難點:圓錐曲線與三角、函數與方程、不等式、數列、平麵向量等知識的綜合應用.
要點梳理:
1.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係
(1)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係的判定方法:
將直線方程與橢圓方程聯立,消去一個未知數,得到一個一元二次方程ax+bx+c=0(或ay+by+c=0).若Δ>0,則直線與橢圓相交;若Δ=0,則直線與橢圓相切;若Δ
(2)直線與雙曲線的位置關係的判定方法:
將直線方程與雙曲線方程聯立,消去y(或x),得到一個一元方程ax+bx+c=0(或ay+by+c=0).
①若a≠0,當Δ>0時,直線與雙曲線相交;當Δ=0時,直線與雙曲線相切;當Δ
②若a=0時,直線與漸近線平行,與雙曲線有一個交點.
(3)直線與拋物線的位置關係的判定方法:
將直線方程與拋物線方程聯立,消去y(或x),得到一個一元方程ax+bx+c=0(或ay+by+c=0).
①當a≠0時,用Δ判定,方法同上.
②當a=0時,直線與拋物線的對稱軸平行,隻有一個交點.
2.有關弦長問題
有關弦長問題,應注意運用弦長公式及根與係數的關係,“設而不求”;有關焦點弦長問題,要重視圓錐曲線定義的運用,簡化運算.
(1)斜率為k的直線與圓錐曲線交於兩點p(x,y),p(x,y),則所得弦長|pp|=|x-x|或|PP|=|y-y|,其中求 |x-x|與|y-y|時通常使用根與係數的關係,即作如下變形:
|x-x|=,
|y-y|=.
(2)當斜率k不存在時,可求出交點坐標,直接運算(利用兩點間距離公式).
3.弦的中點問題
有關弦的中點問題,應靈活運用“點差法”,韋達定理,中點坐標公式“設而不求法”簡化運算.
題型一: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係
【例1】若曲線y=ax與直線y=(a+1)x-1恰有一個公共點,求實數a的值.
解:聯立方程y=(a+1)x-1y=ax.
(1)當a=0時,此方程組恰有一組解為x=1y=0.
(2)當a≠0時,消去x,得y-y-1=0.
①若=0,即a=-1,方程變為一元一次方程-y-1=0.
方程組恰有一組解x=-1y=-1,②若≠0,即a≠1.
令△=0,得1+=0,可解得a=-,
這時直線與曲線相切,隻有一個公共點.
綜合上述可知,當a=0,-1,-時,直線與曲線y=ax恰有一個公共點.
探究提高:本題設計了一個思維“陷阱”,即審題中誤認為a≠0,解答過程中的失誤就是不討論二次項係數=0,即a=-1的可能性,從而漏掉兩解.
本題用代數方法解完後,應從幾何上驗證:
①a=時,曲線y=ax即為直線y=0,此時已知直線y=x-1恰有一個交點(1,0);②當a=-1時,直線y=-1與拋物線y=-x的對稱軸平行,恰有一個交點(代數特證).
題型二:圓錐曲線的弦長問題
【例2】已知△ABC的頂點A,B在橢圓x+3y=4上,C在直線l:y=x+2上,且A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