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節 幼兒園的鐵欄杆(1 / 1)

“我不要!我不走!我要站在這!我要媽媽回來!”小秋秋死死抓住幼兒園大門的鐵欄杆不撒手,臉上鼻涕眼淚混成一團,頭上兩個小辮子也隨著她的掙紮搖擺。另一邊試圖把小秋秋從門上拔下來的一個帶黑框圓眼鏡的女老師,在又經過幾輪拔河之後,見她還是意誌堅定的不鬆手,隻好暫時放棄拔小孩的計劃,先去安撫其他幾個還在嚎啕大哭的小朋友。

不一會,除了小秋秋,其他的小朋友都安靜下來,老師帶著進教室了,幼兒園的操場迅速安靜下來,隻有小秋秋還扒著大門。

今天是九月一日,每年這時,幼兒園的大門口早上都會上演一段時間的“聲死別離”和進教室拉鋸戰。並且每年都會有那麼幾個意誌堅定的困難戶小朋友需要長時間磨合,美其名曰——分離焦慮。老師們也早已見怪不怪了。

眼前這個拉著欄杆,不肯下來,而且眼神露出劉胡蘭英勇就義的模樣的小姑娘,是三歲的還在小秋秋階段的葉知秋。她今天剛好三歲零一天,誰讓她趕在開學前一天出聲呢,八月三十一日,連多玩一天的時間都沒有。前一天還是吹蠟燭吃蛋糕的開心三歲聲日,第二天就被送進幼兒園嚎啕大哭。晚聲一天能多玩一年再上學呢!

當然,這是葉知秋多年之後才知道的事。她的名字也和生日有關,立秋之後出生,由一葉而知秋。

葉知秋長得很漂亮,是真的漂亮,一群小孩中遠遠就能看見的那種出挑的漂亮,除了不夠白。她從小就知道自己好看,因為無論是哪個姑婆二舅的,見到她第一句就是“呀,你家寶寶真漂亮!”直到她幼兒園畢業之後,當一群幼兒園老師閑聊八卦時,一提起哪個班有幾個漂亮娃娃,她仍會被首當其衝的提起來。還會感慨“都說一白遮三醜,葉知秋這個孩子要是再白點,得美成什麼樣啊”。一旦聊到美白這種永恒話題時,老師們也會提起葉知秋,“誰說不白不好看的,你想想葉知秋呢!”

而此時的葉知秋——還是小秋秋,還穿著一身淺黃色秋衫,拉著欄杆掛在大門上呢。黑亮亮的頭發梳成兩根辮子,辮梢上束著紅色的絲帶蝴蝶結。

小秋秋偷偷往身後看了一眼,見老師真的走了,迅速轉頭繼續望向欄杆外,生怕老師發現她曾經回過頭。

此時的媽媽,真的像剛才那位黑框圓眼鏡的女老師說的那樣,頭也不回的推著自行車走了,自行車的後座還有她的小小的黃色藤編座椅。

“媽媽,你回來,別不要我!”

小秋秋大聲哭喊,媽媽卻像完全沒有聽到一樣,腳步沒有絲毫停頓。小秋秋的呼喊生隨著媽媽身影的漸行漸遠,越來越小,直到媽媽的身影消失在拐角,最終她的黃色小座椅也變成一個小黃點,繼而消失不見,小秋秋扔在呢喃“媽媽不要我了”。直到若幹年後,葉知秋學到“絕望”這個詞時,心裏第一個記起的就是這個場景。三歲的孩子無法理解為什麼會被突然送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和兩個不認識的被稱為老師的人還有一堆不認識的小朋友在一起。在她心裏,這是爸爸媽媽不要她了……

小秋秋大哭了一會,哭喊的累了,鼻涕眼淚也早在臉上,袖子上,衣襟上吹幹了,黑乎乎,黏膩的一塊塊一團團。她的手仍死死拉住欄杆,那裏是媽媽最後離開的地方,是和媽媽最後有聯係的地方。

似乎過了好久,幼兒園的院子又熱鬧起來。小朋友從房子裏出來了。小秋秋有些猶豫,盡管手還在欄杆上,但她開始回頭看像排隊從她身後經過的小朋友。老師也看到她情緒有鬆動,帶著一個小男孩走過來。

“葉知秋,你也在這站好久了,要不要和我們一起吃點心?”

小秋秋沒說話,保持著掛鐵門的姿勢抬頭看看,是那個讓媽媽走的黑框圓眼鏡老師,似乎沒什麼可信度。老師對牽著的那個小男孩說:“這是葉知秋,要不要和她一起吃點心?”。小男孩聽後,向葉知秋伸出手

“我叫高瓴,我們一起吃點心吧”

小秋秋看看他的手,幹淨的,順著手看看他的臉,嗯,和我一樣,也不白,但挺幹淨,穿著藍上衣,還套著幼兒園的木耳邊白圍裙。和我差不多黑的小朋友應該不壞,小秋秋心想著,頓了一下,終於放開欄杆,也伸出一隻手,小男孩順勢牽住。

又一個焦慮嚴重的困難戶小朋友被攻克,老師似乎也長長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