硤石古鎮一稚童(1 / 3)

硤石古鎮一稚童

夜,墨一樣黑;夜,海一樣深。

在這漫漫的黑夜裏,睡的睡了,醉的醉了。可是萬古不廢的錢塘江挾著滿腔悲憤,依舊每晝夜掀起潮汐,吼著、奔著,卷起千堆雪,仿佛要涮白這太黑的黑夜,仿佛要掀翻這深沉的重壓。

詩人徐誌摩的故鄉就在錢塘江北岸海寧縣硤石鎮。

海寧乃得天獨厚的魚米之鄉:青山如黛,綠水長流;四野稻香,桑麻迭翠。河港裏遊的是肥美魚蝦,池塘裏長的是葩豔的荷花。和風常帶三分醉意,緩雨時揣一腔溫柔。

這裏的人民勤勞而又善良,這裏的人民勇敢而又智慧。這裏曾燃起一次次反抗奴役的烈火;這裏也哺育出一批批錦繡人才:僅與徐誌摩同時代的就有舉世聞名的學者王國維,軍事理論家蔣百裏,辭學家朱丹九……。越女天下白,這裏的人模樣兒長得也特別俊美。難怪乾隆皇帝六次巡視江南就有四次駐蹕海寧,他運不走海寧的青山綠水,卻在圓明園裏仿造了一座海寧的安瀾園。

徐誌摩投胎在這塊似花如錦、堂堂正正的土地上,卻出生在一個昏天黑地、噩噩渾渾的年代裏。他生於光緒二十二年農曆十二月十三日酉時,按公曆推算應是1897年1月15日。

就在徐誌摩出生前三年的1894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就在徐誌摩出生前一年,誌摩老師梁啟超和康有為,為挽救危亡中的中國,以筆代舌,披肝瀝膽,發動了“公車上書”。梁啟超一再警告清朝統治者:“變亦變,不變亦變”,“上下千歲,無時不變,無事不變。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為也。”梁啟超慷慨激昂的言辭,痛快淋漓的筆墨,啟迪人民去思考,激勵人民去奮鬥,後來更給徐誌摩帶來深刻的影響。

但改良派發起的“百日維新”運動,被凶殘狡詐的慈禧夥同兩麵三刀的袁世凱,扼殺在搖籃裏了。清王朝對外屈辱妥協,對內血腥鎮壓,竭澤而漁,再加之連年天災,百姓倒懸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樣的情勢下,誌摩的家鄉即使是一匹錦緞,在他出生之時也被蛀蝕得千瘡百孔了。

誌摩祖居海鹽縣花巷裏,明朝正德年間遷居硤石。他祖父徐星匏在硤石獨營徐裕豐醬園。他生有二子,長子徐蓉初,次子就是誌摩的父親徐申如。

徐申如排行第七,人呼“七老爺”,此人一副奇相:身大、頭大、手大、腳大,濃眉黑眼下長一個比常人大出一倍的下巴。子承父業,徐申如除繼續獨營醬園業外,又合股開辦錢莊、絲廠、綢緞店、火力發電廠,在滬杭兩地也有他的工商業務。生意越做越大,家財越聚越多,成了當地屈指可數的富戶,硤石商會會長。他附庸風雅,廣交名士,攀附上流社會。所以誌摩出身在一個由封建工商業向新興資產階級過渡的家庭裏。

誌摩庶出。生母錢氏,略通文墨,生得瘦弱端麗,秉性和平,人緣極好。

徐申如娶了二房太太,才得一個兒子,所以誌摩一離娘胎,就裹在錦緞之中。周歲那天舉家慶賀,按江南風俗,周歲稱“晬盤之喜”。那天要用一隻紅漆木盤,裏麵盛放弓矢筆墨算盤等物,看嬰孩抓取什麼東西來玩耍,以此識定孩子將來的誌向,所以“晬盤”又稱“試兒”。

“試兒”開始,奏起了喜樂,正當身穿百家衣、頸掛長命鎖的誌摩在紅漆木盤裏亂抓亂摸的時候,突然闖進來一個名叫誌恢的和尚,自稱能摸骨算命,預知未來。他在誌摩頭上撫摩一遍後說:“此子係麒麟再生,將來必成大器。”這一捧場,正擊中了徐申如望子成龍的下懷。因為他家雖富裕,但富而不貴。誌摩在《猛虎集》自序中說:“我查過我的家譜,從永樂以來,我家裏沒有寫過一行可供傳誦的詩句。”所以他父親希望誌摩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廢科舉後,他父親又希望誌摩學金融,將來可以繼承父業,發家致富實業救國。

誌摩譜名章垿,初字槱森,小字又申。他在硤石開智堂、杭州一中、上海浸信會學院、天津北洋大學及北京大學讀書期間,都用徐章垿之名。

誌摩之名,其意並非誌在“摩頂放踵”,或誌在“效詩人王摩詰”。乃是1918年他赴美留學前夕,由父親取的。因他周歲時誌恢和尚在他頭上撫摩過,為了應誌恢和尚“必成大器”預言,故更名“誌摩”。所以他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夏令班、克拉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就學時,以及在英國倫敦大學、劍橋大學讀書期間均用徐誌摩之名。

但從1924年起他就用筆名發表文章了,曾用的筆名有:海穀、穀、雲中鶴、鶴、南湖、刪我、大兵、諤諤。成年後與胡適、朱經農等友朋遊戲筆墨往來,他署名為黃狗,日子一久,朋友們在公開場合,還直呼他為“黃狗”,誌摩聽了非但不生氣,反而說:“黃狗沒有什麼不好,狗,有義氣,狗實在比人要像人得多。”有時還會學作犬吠聲,汪汪地大叫幾聲,使滿座為之哄堂。

誌摩自幼生得聰明乖巧、白嫩可愛,全家上上下下沒有一個人不寵愛他。愛得最深的要數他的祖母了。他祖母不識字,但精明能幹,是內當家。小至客廳擺式,關門上閂,大至男婚女嫁,都由她吩咐和經管。誌摩一有皮焦骨熱,也由她悉心照料。誌摩每天清晨一起床,就飛奔到祖母房中,甜甜地叫聲奶奶,祖母就美美地回應一聲,再翻身到床裏摸出幾片麻糕或者幾粒白糖蓮子塞給誌摩。誌摩接過糖果,爬到床上親一下奶奶,就飛出房去。這種人倫的溫暖,一直在誌摩記憶裏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