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
“培養世界冠軍的鋼琴教育家但昭義”係列叢書(四川音樂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組編)出版一年多以來,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和好評。著名鋼琴演奏家劉詩昆教授說:“這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好書。之所以好,一是內容豐富、精彩、真實;二是書的主人公——但老師本身就是一位很值得稱讚與尊敬,應被書寫的人。”北京師範大學周銘孫教授說:“我為這套叢書的豐富內容和精美的裝幀設計而歎服。我不敢說在世界上還有沒有為一位鋼琴名師編纂過如此巨大容量的叢書,但在我們中國,這已是一部空前的集大成之文獻了。”著名學者劉元舉說:“這是一部具有文獻價值的書。既有普及的大眾性,又有深奧的經典性。它構築了一座大廈,走進了這座大廈,便擁有了開啟鋼琴音樂的鑰匙。”
學者和專家們在感歎這套叢書容量宏大、裝幀精美的同時,他們都走進了但昭義構建的鋼琴音樂殿堂,閱讀但昭義,叩問但昭義,思考但昭義,研究但昭義,在全國有影響的音樂期刊上,發表了不少深刻、精到、卓有見解的評述。這本集子精選了部分文章,它是當前我國鋼琴音樂界研究但昭義的最新理論成果和精華。
(二)
專家和學者們從理論上深刻論述了但昭義鋼琴教育的核心思想。認為“人本主義”貫徹了但昭義鋼琴教育的始終,是但昭義鋼琴教育的基礎和靈魂。但昭義認為,“鋼琴教育本質上是人類文明的普及,是國民素質的教育”。素質教育多年來一直是教育界關注、討論的一個中心話題。我覺得素質教育就是靈魂、情感、意誌、精神的塑造教育。中華民族的複興、中國夢的譜寫,歸根結底要靠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提高。而提高人文素質,音樂教育是重要的途徑之一。古人雲:移風易俗,莫善於樂。通過音樂教育,可以使人靈魂淨化。擺脫低俗,自我升華,最後達到一個新的人生境界,新的倫理道德境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真、善、美”的境界。它會使我們民族成為一個有尊嚴的民族,高尚的民族,向上的民族,陽光的民族。音樂在塑造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振奮民族精神方麵的潛化能量是難以估量的。
所以,這一點是很值得教育界特別是音樂教育界認真深思、認真踐行的原則性的中心課題。
(三)
專家和學者們從但昭義的著述中全麵係統地總結了但昭義的教學思想,首次提出了“但昭義音樂教育學”這一新的命題,並精辟地闡釋了這一理論體係。認為這一理論體係的主要框架,包括以下內容:1.但昭義音樂教育思想;2.東方儒者的文化精神;3.自製課程與教學特色;4.養育教育原理。這一理論體係的提出,深化了對但昭義教學的研究。是當前最有價值的見解,也是對但昭義教學思想(理念)這一精神富礦最具有引導性的開發。
其實,在此之前,世界著名鋼琴演奏家,波蘭肖邦鋼琴比賽評委會主席安傑伊·雅辛斯基就說過:“但教授具有極高的人格魅力,他的全方位教學理念在音樂教育中有著極高的價值。”雅辛斯基從但昭義學生的演奏中,從但昭義的著述中,已經認識到但昭義鋼琴教學的特色“是全方位的”,“具有深厚的東方文化背景”。而且認為這一理念,“有著極高的價值”。但他畢竟是一個演奏家,他未能在理論上作進一步闡述。
世界著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德國科隆音樂學院教授伊萊亞·歇普斯說:“但昭義教授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智者,正是這樣的人才能發現新大陸,並引導社會進步。”歇普斯敏銳地認識到但昭義是一位“智者”,“有遠見”,“能發現新大陸”。這些語言在歇普斯的腦海裏,具有廣闊而深厚的內容,很可惜,他也未能展開,隻留下了有待開發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