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消除小城鎮建設資金瓶頸(1 / 1)

卷首

作者:本刊編輯部

《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積極引導設立小城鎮發展基金,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加快小城鎮發展”。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近期,北京市小城鎮發展基金合作框架協議已正式簽署,標誌著基金運作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北京市用股權基金的方式,探索解決小城鎮建設的資金瓶頸問題,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按照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北京需要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多點支撐、均衡協調的城市發展格局。因小城鎮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有明顯的發展優勢,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有利於改變當前中心城一枝獨大的發展格局,有利於在全市範圍內科學布局產業、合理分布人口,有利於加快形成“國際化中心城——現代化新城——特色化小城鎮——社區化新農村”的新型城鎮體係。小城鎮處於農村頭、城市尾的重要地位,是全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空間,是構建新型城鎮體係的重要節點,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區域。加快建設和發展小城鎮,是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加快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

近幾年,我市小城鎮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公共服務質量有較大提升,經濟實力持續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小城鎮發展水平與中心城、新城的差距還較大。要發展,首先就要解決小城鎮資金投入總量小、不均衡、不穩定的問題。例如,108個相對獨立發展的鄉鎮近3年人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僅相當於全市平均水平的44%,且投資相對集中在區位好的重點小城鎮,投資波動幅度也比較大。特別是隨著信貸、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的加大,小城鎮建設融資渠道也進一步受到限製。隨著重點村莊集並任務的推進,商機和潛力勢頭良好,社會資金參與小城鎮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顯著提高,投資領域十分廣闊。然而,由於缺乏較為完善的引導機製和投融資渠道,目前社會資金供給與小城鎮建設資金需求的對接仍不甚暢通。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城鎮發展基金的啟動,無疑是雪中送炭。采用基金的方式,既可以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放大作用,更可以為社會力量參與小城鎮建設建立一種間接、集合式的良好投資渠道。

據悉,小城鎮發展基金募集“十二五”時期,完成首期規模50億元;力爭“十三五”時期形成總體規模i00億元,成為北京市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基金主要由市政府、國開金融公司以及其他央企、京企、民企、社保基金、海外資金等共同出資,投資範圍以市政府確定的42個重點小城鎮為主,兼顧有重大項目落地和發展潛力較大的一般鄉鎮,主要投資方向包括三大類:特色產業培育和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舊鎮改造和新鎮建設。

可以想見,作為解決小城鎮建設資金瓶頸的有益探索,設立小城鎮發展基金將大大推進北京小城鎮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