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險投資的經濟效益分析(1 / 2)

經濟縱橫

作者:唐芸 蘇營 李明濤

摘要:風險投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因此,對所有的風險投資家或者企業而言,做好風險投資的經濟效益分析至關重要,這是保證能夠盈利的必要措施。文章對風險投資中的重要環節一一經濟效益分析進行了闡述,以期對風險投資結果起到導向性的作用。

關鍵詞:風險投資;經濟效益;效益標準;權衡方法;敏感性分析;平衡點分析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1)24-0001-02

經濟效益分析作為風險投資的必要環節,對風險投資的走向和結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正確合理的效益分析,能夠保證投資企業或者投資家在一定的條件下,實現最大的利益,而避開或者減少風險的額度。一般而言,進行正確合理的經濟效益分析,就必須要對經濟評價的標準和方法有足夠的了解。

一、經濟效益的評價標準

(一)經濟效益可行性標準

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要確保項目可行,就必須保證所得大於所費。也就是說當風險投資的所得和所費具有相同量時,其效益可行性標準為:純經濟效益>0或經濟效率>1。

(二)經濟效益擇優標準

我們所說的風險投資經濟效益優化,也就是要從多個可行方案中,選擇一個或一組投資方案,以便保證經濟效益達到最大化或滿意化。基本的擇優標準如下:

1.純經濟效益最大化標準。投資方案的總體效果最優是這種標準所追求的目標,它能使投資者得到最大的實惠,在資金比較充裕的情況下適用。從當前我國經濟建設麵臨的主要問題來看,資金少、效率低、效益差是最突出的問題之一,這就意味著我們在進行項目投資擇優時,一方麵要考慮總體效果,另一方麵要考慮單位效果,注重單位資金的效率。

2.經濟效率最大化標準。這一標準主要是追求投資方案的單位效果最優,能夠反映高效率,對企業走內涵擴大再生產的道路有積極意義,在資金較貧乏的情況下適用。總體而言,采用這種標準,對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是十分有益的,其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中國有限的資金發揮較大的效益,進而能夠全麵提高宏觀經濟效益,當然必須要承認的是,這種標準難以兼顧單位效果和總體效果、微觀效益與宏觀效益。所以,我們提出以下標準。

3.經濟效益綜合評價最大化標準。這種標準的主要特點是兼顧純經濟效益和(純)經濟效率的擇優標準,其一方麵能夠使投資者獲得較多的實惠,另一方麵能使其得到較高的效率。但是必須要注意的是,因為純經濟效益最大化標準和(純)經濟效率最大化標準都是單目標優化,但是經濟效益綜合評價最大化標準是多目標優化,所以,上述兩種擇優標準隻是該綜合評價標準的幾種特例,采用這種標準才能夠更全麵地評價和優化項目投資。

4.經濟效益最大化標準。這種標準所追求的目標是純經濟效益和(純)經濟效率均為最大,也就是要保證投資的總體效果和單位效果都達到最優。具體來說,就是在對多個風險投資方案進行比較選優中,如果用標準1和標準2所得結論一致,就足以說明純經濟效益與(純)經濟效率達到了統一;如果所得結論相悖,那就必須重新設計投資項目,實際上也就是進行方案的再創造,以便能夠保證純經濟效益與(純)經濟效率達到最佳結合,最終順利實現經濟效益最優化。所以,這種標準並非是被動、消極的評價標準,而是主動、積極的方案創造和擇優標準。

二、風險投資的風險評價方法

(一)改進型平衡點分析

1.對現行平衡點分析的評價及改進。所謂的平衡點分析其實就是對風險投資不確定性與風險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過成本、產量和利潤之間的關係,求出風險投資項目的收入等於支出,也就是不盈不虧的平衡點。一般來說平衡點越低,風險投資項目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也就越大,抗風險能力也就會越強。

(1)由靜態平衡點向動態平衡點的改進。現行平衡點分析方法不會對項目在整個壽命周期內的投入產出關係進行研究,會忽略資金的時問價值,隻會分析某一年的收入和支出關係,因此,其是不能全麵地反映風險投資項目在整個壽命周期內的不確定性與風險的。為此,就需要進行動態平衡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