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鬆的教子觀
專欄
作者:魏英傑
《中國青年報》日前刊登了央視主持人白岩鬆談成長經曆和教子經曆的報道,文中提到:白岩鬆在兒子中考前說,“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
這固然是父子間的玩笑話,卻頗能反映白岩鬆的教子觀。從這番話可看出,白岩鬆並不希望兒子隻知道讀書、考試,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他有理由和自信這麼做。他對兒子的教育很成功,他兒子成績不差、興趣廣泛,很陽光。在父母言傳身教下,他也不用擔心兒子會走邪路、歪路。何況,隻要兒子品行良好、健康快樂,哪怕讀書成績不好,他大概也犯不著為此過於煩惱。
但這並不表示白岩鬆不希望兒子讀書成績好,更不說明他否認高考製度。白岩鬆在耶魯大學演講時曾這麼說:“必須承認正是高考的存在,讓我們這樣一個又一個非常普通的孩子,擁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他本人出生於一個普通教師家庭,父親在他童年時期就去世了,如果不是考上大學,他的人生肯定全然不同。白岩鬆是高考製度的一個批評者,但不是一個簡單反對者。這體現在對兒子的教育方麵,他隻是不想讓兒子“考得太好”。而作為父親,他也能夠從思想和行動上給兒子提供更多的選擇與自由。
白岩鬆的教子方式並非人人可學。對於那些農村貧困子弟,和當年的白岩鬆一樣,他們需要依靠高考拚出一條路。這讓許多家長和學生,不敢奢談培養課外興趣,更不敢冒出“別考太好”這樣的念頭。即便是多數的普通家庭,恐怕也不敢貿然嚐試白岩鬆的教子方式。這一方麵是因為“輸不起”,棋錯一著,可能就是滿盤皆輸;另一方麵也在於,他們未必能夠像白岩鬆那樣,對子女教育有著穩定、成熟的價值理念。換言之,要學白岩鬆的教子方式不僅要有勇氣,更可能需要底氣。
這不是在否認白岩鬆的教子理念。他的想法和做法能否獲得認同,取決於人們怎樣看待子女教育的成敗。如果認為子女教育的最大成功體現在,孩子考上重點大學或出國留學,那沒什麼好說的。假如父母更希望子女人格健全、快樂成長,就不必把考試分數看得那麼重,應鼓勵子女多方麵嚐試,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讓子女擁有更多自由空間,不被應試教育所綁架和奴役,這是一種典型的中產階層家庭教育觀。他認為,如果成長永遠是一個模式,順理成章、陽光燦爛、潔白無瑕,那不是成長,那是不合格的文學創作。成長是真實、立體的,也會讓人有一些擔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線就行。就此而論,白岩鬆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對許多人來講不乏借鑒意義。
近日,因有人稱隻要不違法亂紀,“拚爹”也是人之常情,導致相關爭論再度升溫。實際上,大家隻看到金錢、人際關係等方麵的“拚爹”,卻沒意識到,在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上也存在著“拚爹”現象。在這方麵,關鍵看父母期待子女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子女自身對理想未來的設計與踐行。父母開明、教導有方,子女受到學習壓力就會少一些,反之,則子女可能被迫埋頭於課本,失去許多本該擁有的人生體驗。這對一個人的人生走向,同樣具有深遠影響。
白岩鬆的教子方式不容易學,但像他這樣對待子女教育,卻是培養一個人格健全、活潑有趣的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