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濃重,餘杭鎮距離除夕已經過去了幾日,家家戶戶的喜慶也漸漸散去,鄰居街坊們出門互相賀喜的也漸漸少了起來,在小鎮上一條最為偏僻的小巷裏站著一位身形消瘦的小小少年,此時他手裏拿著不知道從哪裏掰斷的桃木枝插在門閂上,少年的身高不夠,腳下墊了一根長長的木頭豎起了三排,穩穩地固定在地上。
少年名為羅藏,是餘杭小巷裏僅僅有五歲大的孩童,家中有一個比自己大兩歲的姐姐,姐姐是從小被父母收養的孩子,父親早亡,隻剩下體質虛弱,尚在病床上的母親,餘杭鎮極為出名,位於大江中端位置,各類船隻停靠在這裏進行貿易,是整個唐國裏除京都外最為豪華的貿易地,小小的羅藏自從四歲時候父親身亡,便承擔起整個家的擔子。
世上不缺好心人,隻是有閑心來幫忙的卻是極少的,醉仙樓的大廚王有德是個很善良的大胖老爺,他讓小羅藏來到醉仙樓當小二,因為人小,所以給的工錢卻是平常小二的一半,隻有二兩銀子在富有盛名的餘杭來說隻能買最糙的米來養活一家三口,好歹醉仙樓管一日兩餐。
王有德已經六十多歲了,膝下無子無女,對小羅藏卻是喜愛的緊,別人總是嫌棄這個克死自己父親的孩子,離著這個孩子遠遠的,隻有王有德總是悄悄塞給羅藏一些點心,時不時還能給羅藏一小包燒肉,懂事的小小少年總是憨憨一笑將點心和燒肉塞進衣服裏,晚上回到家中給母親和姐姐吃。
別看羅藏人小消瘦,體質倒是打熬的很不錯,餘杭鎮不小,醉仙樓距離他的家卻是一個在鎮東一個在鎮西,這中間的距離普通人都要走上兩個時辰,羅藏每天卻是要天還未亮便要出門,每天回到家中也是星光點點,好在餘杭的治安還算不錯,每個巷坊都會有幾個坊丁每晚出巡,即便是經常出沒富人家的慣偷也沒人將主意打在這個倒黴小子身上,都說他是黴神轉世克死了自己的父親,連母親都沾上黴氣臥床不起。
回到家中,家裏的燭光還未熄滅,母親的咳嗽聲很小但能傳到羅藏的耳朵裏,一道比自己高一個頭的身影匆匆跑到床邊遞上了一碗水,隔著窗戶看到影子便知道是自己的姐姐羅如雪,羅藏小心翼翼的將門栓上,從懷裏拿出一小節臘腸,美滋滋的走進破舊的茅草屋,地上放著一些鍋碗瓢盆,前日下的雨滴還沒滴完,仍是滴滿了一盆水。
“弟弟回來啦。”羅如雪輕輕拍打著母親的後背,想緩解母親的咳嗽。
“啊,桃木枝剛剛插上,王大叔白天給了我一截肉腸哩。”羅藏搖了搖手裏的那一小塊臘腸,滿臉的開心。
羅藏把臘腸放在了一個幹淨的陶碗中,這裏的陶碗全是羅藏和父親活著的時候做的,像是想起了什麼,羅藏跑到了院子裏,豎著的大槐樹黑漆漆的,底下放著一把鈍了的柴刀,柴刀旁邊放著的是一塊破篷布,裏麵是未被雨水淋濕的木頭,羅藏從篷布下抽出一根木頭立在地麵上,單手持刀,閉上了眼睛,他的呼吸慢慢變得平穩起來,許久猛然吸了一口氣,柴刀在月光中泛起了亮光,徑直砍下一砍到底,木樁未發出任何響聲,從中間筆直裂開落地。真神乎其技的砍柴刀法隻有自己的姐姐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