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節(1 / 2)

豐收節

在中國台灣,農曆八月,有高山族人民最為盛大重要的豐收節。顧名思義,該節是通過祭祀宗祖神靈從而祈求來年豐收、人丁興旺,其重要性對高山族人民而言與春節類似……

一、節日概要

在中國台灣,農曆八月,有高山族人民最為盛大重要的豐收節。顧名思義,該節是通過祭祀宗祖神靈從而祈求來年豐收、人丁興旺,其重要性對高山族人民而言與春節類似。豐收節又名豐年祭、收獲祭、栗祭,盛大的慶典活動通常會持續整個八月。

二、節日檔案

時間:農曆八月

流行地區:中國台灣省東部縱穀一帶

【關鍵詞】高山族、豐收、祭祀

三、節日傳說

農曆八月,台灣山區的田野裏,四處可見累累果實壓彎了枝頭,金黃的麥穗和稻穀沉甸甸地在微風中舞動,這些景象無不顯現了即將到來的大豐收。

勤勞的高山族人民為了感謝祖先神靈的保佑、自然豐厚無私的饋贈,使人們能夠豐衣足食的生活,故在收獲的各個重要環節,如嚐新、收割、入倉等活動的開始和結束時,都要舉行相應隆重歡樂的祭祀儀式:或是穀物成熟前向祖先神靈禱告,希望收割順利,作物飽滿;或是嚐新後慶祝本年作物的長勢;或是入倉前的安宅清掃儀式;或是收割完畢後舉行更為隆重盛大的慶典儀式,除慶祝一年的辛勤勞動獲得豐厚回報外,也會禱告預祝來年同樣會五穀豐登,家畜興旺,人丁興盛。豐收節代表舊的一年的結束,新的一年即將開始,因而是高山族人民最為盛大的節日,慶典會持續一個月,貫穿了收割活動的始末。

【鏈接】嚐新

收割莊稼前的一項農事活動。在穀物成熟即將收割之際,人們先采摘少部分作物,當天要“嚐新”,即品嚐新鮮的作物,同時預備豐盛的菜肴。已經出嫁的女兒或是姐妹一般會回娘家過節,回婆家時會帶上娘家分送的一份肉。在確認穀物已經完全成熟後,人們便會在長者的帶領下開始大規模的收割活動。

四、節日風俗

高山族豐收節的習俗,主要由祭祀、嚐新、收割、入倉、杵舞、篝火等內容構成。

高山族人以“社”為單位進行節日慶典活動。每年農曆八月未到,社區成員會推選出一名精明能幹且受到大家尊敬的長者擔任該年豐收節的主祭。

八月初一的前兩天,已推選出的主祭會派人通知各家準備過節諸多事宜。得到通知的高山族男子們便結伴出門打獵捕魚,婦女們留在家中準備過節的飲食,同時還要釀造大量糯米酒以供豪爽善飲的親友飲用,而老人則會宰殺豬羊。和漢族過春節要貼春聯類似,高山族在慶祝豐收節時,會在家門邊懸掛上一條名叫“司快司”的草以示吉祥平安。

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晚上,打獵歸來的男子們留宿在閣頂上,而婦女們則聚集到廣場上跳舞歡慶。待到八月初一的清晨,家家戶戶都要采用遠古時期的“鑽木取火”法取火烹飪當天的早飯。飲食完畢後,男子腰上佩戴一串銅鈴,頭上戴上用野雞尾羽編織成的羽冠,繼續結伴攜帶獵具舉行打獵祭祀禮儀,而婦女們則戴上傳統的手鈴手鐲,脖子上戴上珠串,頭上插著鮮花,將飯食盛在祭籃中,提到集中地點,參與有五位女巫主持的祭祀先祖神靈的活動。祭祀完畢,婦女們要在祖靈前表演傳統的“杵舞”。

自八月初三起,每天晚上便會在廣場上舉行節日篝火。人們各自從家中帶自製糯米酒、飯團、菜肴,圍聚在篝火旁,歡歌樂舞,飲酒相慶。在歌舞集會上,最為精彩歡樂的當屬高山族傳統的“拉手舞”了。大家在音樂伴奏下手牽著手圍聚成圈,一邊歌唱一邊前後起舞,人數不限,少則三五人,多則可達數百人。歌唱內容豐富多樣,可以歌頌先祖、讚美英雄、慶賀豐收、歌唱民族團結等,場麵氣氛熱鬧。男女青年也會相互挑選意中人,贈送荷包、檳榔,以表達自己的心意。

歡樂輕鬆的節日持續至八月十五,即中秋“月祭”之時。在由主祭帶領完成祭月活動之後,白天高山族人民就下地收割莊稼,晚上又會集中到廣場唱歌跳舞歡慶,放鬆勞動一天後疲憊的身體。

直到八月最後一天,全社的男子在主祭的帶領下集中到日月潭捕魚以示“年年有餘”,至此,歡騰盛大的豐收節才正式結束。

【鏈接】杵舞

脫胎於舂米勞動的融歌舞為一體的表演性歌舞藝術,又稱杵歌、杵樂或杵音,流行於台灣高山族間。起舞的婦女頭戴鮮花,身著特色民族服裝,手中執一根杵,每根杵由於長短粗細不同,婦女們用杵擊打石塊時便各成一音,大家相互配合,便產生了有節奏的樂音。舞者隨著節奏變化以足踏地,左右搖動,原始卻美妙的表演風格樸實,傳達出人們豐收的喜悅。伴唱歌曲多是古調民歌和傳統的詞曲,也有新作,但都充滿田園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