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AB型血(1 / 2)

月柔來到醫院時,天才微微擦亮,因為秋季的時候太陽直射了赤道,我們的祖國隻能晚一點迎接晨光。早上微微地吹著冷風,隻有早點攤上冒著白氣。可是這時候的門診大廳裏已經有了幾條黑壓壓的長龍。

月柔記得在電視上看到過有專家說:中國21世紀最大的問題是經濟的轉型。可是月柔看到的這幾條長龍都說明了:在21世紀的時候,百姓們衣食住行解決好了並且還有私錢屯黃金,所有的所有隻剩下了最為基本也是最為根本的問題~健康。

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可是與此同時也是“山窮水盡”的。醫療資源極度不平衡,你會發現大夫們少,病患多;病患多,藥物貴;藥物貴,看病來的人除去少數有錢的,哪個不是咬咬牙把藥開齊了的,甚至有些患者是從邊遠的山區荒費了田地,坐了幾十個小時的硬座火車過來的。即使帶著疼痛過來了,也隻能和大夫說個三言兩語。這其中的辛酸,大夫們也了解,可是怎麼辦,你看看那幾條長龍,都要秉著嚴謹的治病態度看完吧,其他人也是大老遠過來的吧。而北京的每家醫院幾乎家家如此,所以醫生們無奈,病人痛苦,矛盾在所難免。“在所難免”四個字裏擠出了患者的悲憤和淒慘,可是也有醫生們的尊嚴、信仰甚至是鮮血。

月柔越想心裏麵越煩,索性快步繞過人群,去了兒科的專用門診。

兒科的門診室、輸液室、掛號室、藥房都在一起,像一個獨立的小天地。牆壁上會有很多花花草草、大太陽、米老鼠、喜羊羊。月柔最喜歡的是小小的沙發,沙發都是彩虹的顏色,矮小可愛,是用來給小朋友們等待和輸液用的。除了門診室沒有卡通,兒科的門診充滿了童真和美好,這也是月柔當初選擇當小兒內科醫生的原因。

月柔換了白衣,等待她的導師王老師過來。她把電腦打開,把空調打開,把花草澆了水,最後把海綿寶寶的貼畫拿出來厚厚的一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後給王老師衝了一杯豆漿,蓋得嚴嚴的。

月柔拿出了自己的筆記本,扉頁寫著一句話。她最初看到這句話是在本科的時候,是在她的學長陳楓的內科學筆記本扉頁上。青綠色的硬質紙皮的背麵,有一行用小楷寫的一句話:“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醫生特魯多”月柔當時一下子頓住了,是心頓住了。她終於了解到,在陳楓的心裏什麼才是最讓她崇拜的,是一份科學家的頭腦和那顆傳道士的心靈。

所以月柔會在白衣上畫著機器貓,會在衣服裏裝著水果糖,會在桌上放著海綿寶寶的貼紙,還會讓她的王老師一把年紀了改用變形金剛的電腦桌麵。這一切都是月柔在心裏默默堅守這句話時做的,當然王老師也都好幾次批評過她了,畢竟看病要專注,要專業,這才是一個醫生的根本。但月柔堅持,王老師看她也有度,就沒再說了,但他還是把電腦桌麵換成藍天草地的。

就在甜蜜的回憶中,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她接了起來,隻聽到亂哄哄的背景下有一個著急的聲音:“是老王嗎?我是穎珊,有急事。”月柔說:“啊,師母,王老師馬上來,你有什麼先通知我。”

電話另一邊猶豫了一下著急的說“昨天晚上有一個新生兒溶血性黃疸,藍光治療也不好,是ab型血,而急診來了車禍病人,是連環的,血不夠了啊,我們這邊沒ab型的,我記得老王好像是ab型的。讓他來吧,我再打給別人。”沒等月柔回答,隻聽到嘟嘟嘟嘟,對方早已經放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