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1921-2002),美國著名哲學家、倫理學家。羅爾斯1921年生於馬裏蘭州的巴爾的摩,1943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1950年獲該校博士學位。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康奈爾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任教。社會正義問題始終是羅爾斯哲學思想的主導性問題。主要著作有: 1971年正式出版的《正義論》,該書被公認為20世紀下半葉西方倫理學和政治哲學領域最重要的理論著作;《政治自由主義》(1993)、《萬民法》(1998)、《道德哲學講演錄》(2000)和《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2001)等。
羅爾斯認為穩定性問題是政治哲學需要給予認真對待的一個基本問題,這一問題在他關於政治哲學的思考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正是出於對穩定性問題的關注,羅爾斯在《政治自由主義》一書中係統地提出並闡述了公共理性的觀念。羅爾斯考慮的問題是,公民們在理性多元論的條件下如何才能對一種政治正義觀念達成一致。由於在現代民主社會當中存在著互不相融但又合乎理性的完備性學說,這些學說中的任何一個都不可能得到所有公民的共同認可,我們也不能期望在不久的將來某一種完備性學說能夠被所有的公民一致接受。羅爾斯通過對判斷負擔的說明認為,人們總會認識到在有關合乎理性的完備性學說方麵要達到一種共識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一個具有宗教差異和哲學差異的社會裏要實現和平與和諧的政治目的,這種期望在某個合乎理性的完備性學說上達到一致就更加顯得不合實際了。對於羅爾斯來說,立憲政體並不要求人們對某一完備性學說達成一致,他認為社會統一的基礎必須以另一種方式來實現,這就是羅爾斯所說的以一種獨立於各種完備性學說的方式來建構一種政治正義觀念。因此,羅爾斯采取一種建構論的觀點來具體規定公平的社會合作條件。這些公平的社會合作條件是那些作為自由和平等的公民代表處在公平地位時,通過他們一致同意的正義原則所給定的,並且強調建構論的基礎和前提是隱含在民主社會中公共政治文化的基本理念以及公民共享的實踐理性的原則和觀念。羅爾斯因此強調他提出的正義原則是一種政治的觀點,而不是形而上學的完備性學說。
公共理性是民主社會中所有公民共享的政治理性,隻有當公民在公共的政治活動中遵循公共理性的要求和限製,才能證明自己政治行動的合法性和正當性。按照羅爾斯的理解,如果每一個公民基於他自身所堅持和信奉的完備性學說能夠理解和接受一種政治的正義觀念,那麼以該政治的正義觀念為實質性內容的公共理性就可以成為支撐現代民主社會之穩定性的最合乎理性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羅爾斯在一種權宜之計和一種重疊共識之間進行了明確的區分。在他看來,當人們認為社會的共識隻是建立在自我利益或者群體利益的基礎之上,或者隻是建立在政治談判的結果之上時,社會的統一就僅僅是一種表麵的現象,社會的穩定性隻是偶然的,有賴於不去打破和推翻暫時建立起來的利益平衡。然而,重疊共識則不是一種對接受某些建立在自我利益或群體利益基礎上的權威和製度安排的共識,而是所有認可某一政治正義觀念的人都從他們自己的完備性觀點出發,並且基於其完備性觀點所提供的宗教根據、哲學根據和道德根據來引出自己的結論。因此,與一種權宜之計不同,重疊共識所帶來的穩定性並不信賴於各種相對力量之間的偶然情形和平衡。這意味著那些認可某一政治正義觀念的人不會撤回他們對該政治正義觀念的支持,即使各種不同完備性學說之間的相對力量不斷地發生變化甚至最終成為決定性的力量的情形也是如此。
在尋求怎樣才能建立一種可能為所有公民共同認可的觀念這一問題上,公民必然麵臨著由於理性多元論事實的存在所造成的困難和障礙。羅爾斯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一種合適的公共討論方式是,每一個公民在可以合理地期待其他公民也能夠認可的政治正義觀念的基礎上展開對基本政治問題的爭論。在公共討論的過程中,每一個公民都隨時準備按照其他同樣作為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可以合理地認可的觀點來解釋自己的政治行動。公共理性對公民在公共的政治活動中為證明自己行動的正當性所需要的理由進行了限製,這就是公民不能夠在公共討論的過程中通過引證自己所信奉的完備性學說來為自己的政治行動進行辯護。
按照羅爾斯對於公共理性的解釋,公共理性的主要意味是他所說的公民性責任和民主公民的理想。羅爾斯通過對公共理性的闡述,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無非是強調相互性準則在公共的政治對話中所具有的重要性。總之,羅爾斯意義上的公共理性對公共的政治對話中所涉及的議程和論證語言都設置了一定的限製條件,也就是說並不是任何話題和論證語言都可以被允許納入到公共的政治討論當中。有待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是,如果一種立憲民主政治不允許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把他們信以為真的東西帶到公共的政治對話中,那麼它是否還能夠得到人們真誠的支持。
Abstract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stability is the focus of Rawls thoughts about political philosophy, because Rawls think that the problem of stability is fundamental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Rawls present and explicate systematically the conception of public reason in his work Political Liberalism. The main question driving Political Liberalism is that of how it could be possible for citizens to achieve consensus on a single conception of political justice under conditions of reasonable pluralism. Just because there exist all kinds of incompatible yet reasonable comprehensive religious, philosophical, and moral doctrines in a modern democratic society, so no one of these doctrines could be affirmed by all citizens generally. Nor should one expect that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one of these doctrines, or some other reasonable doctrines, will ever be affirmed by all, or nearly all, citizens. In Rawls opinion, we are to recognize the practical impossibility of reaching reasonable comprehensive doctrines, especially an agreement that might serve the political purpose of achieving peace and concord in a society characterized by religious and philosophical differences. To Rawls, the limited scope of this conclusion is of special importance and he think a constitutional regime does not require an agreement on a comprehensive doctrine: the basis of its social unity lies elsewhere. Rawls adopt, then, a constructivist view to specify the fair terms of social cooperation as given by the principles of justice agreed to by the representatives of free and equal citizens when fairly situated. The bases of this view lie in fundamental ideas of the public political culture as well as citizens shared principles and conceptions of practical reason. So Rawls regard his principles of justice as a political, not a metaphysical conce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