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彎折,如同“之”字。 軍閥捺點造(圖29):軍閥生產的仿肥川捺點造。

(圖26) (圖27) (圖28) (圖29)

實口造:“造”字的“口”字是滿的;等等。

14.“四”字

魏碑四(圖1):“四”字整體較古樸,第一橫有折彎,呈左傾斜狀。正 四(圖2):“四”字整體較正。方 四(圖3):“四”字的四個角比較方。斜 四(圖4):“四”字整體傾斜,呈平行四邊形。

(圖1) (圖2) (圖3) (圖4)

肥 四(圖5):“四”字整體肥大。肥歪四(圖6):“四”字整體歪斜而且肥大。厚 四(圖7):“四”字整體比較厚。小開口四(圖8):“四”字的左上開口比較小。

(圖5) (圖6) (圖7) (圖8)

中開口四(圖9):“四”字的左上開口中等大小。大開口四(圖10):“四”字的左上開口比較大。右上出頭四(圖11):“四”字的右上角出頭。左下出頭四(圖12):“四”字的左下角出頭。

(圖9) (圖10) (圖11) (圖12)

蘿卜四(圖13):“四”字的右點呈蘿卜狀。安 四(圖14):軍閥在安縣生產的安版“四”。斷牙四(圖15):“四”字的左點如同斷裂的牙齒。點 四(圖16):“四”字的右點呈點狀,不與其他筆畫連接。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菱形四(圖17):“四”字的右點呈菱形狀。薄頂四(圖18):“四”字的第 1筆前段比較薄。寬 四(圖19):“四”字的字跡明顯增寬。 紅軍四(圖20):紅軍造,手工痕跡多。

(圖17) (圖18) (圖19) (圖20)

雅 四(圖21):軍閥在雅安生產的雅版“四”。劉湘四(圖22):劉湘在重慶生產的大點金的圓潤“四”。軍閥細四(圖23):仿重慶生產的大點金的“四”,壓力不夠。軍閥蘿卜四(圖24):軍閥生產的“點”如蘿卜的“四”;等等。

(圖21) (圖22) (圖23) (圖24)

15.“川”字

正 川(圖1):“川”字整體較正。四筆川(圖2):“川”字中夾有第 4豎筆。肥 川(圖3):整個筆畫比較肥碩。仿肥川(圖4):整個筆畫比較肥碩。

(圖1) (圖2) (圖3) (圖4)

厚 川(圖5):整個筆畫都比較厚實。赤化寬川(圖6):紅軍鑄造的仿四川軍政府銀圓的“川”,比較寬大。赤化細川(圖7):紅軍鑄造的仿四川軍政府銀圓的“川”,比較細窄些。軍閥細川(圖8):軍閥生產的由於壓力不足而成的細“川”。

(圖5) (圖6) (圖7) (圖8)

16.“銀”字

平頭銀(圖1): “銀”字的“艮”字第 1筆是平行的。斜頭銀(圖2): “銀”字的“艮”字第 1筆是微斜的。尖頭銀(圖3): “銀”字的“艮”字第 1筆是尖斜的。全字銀(圖4): “銀”字的“

”是四橫筆。

(圖1) (圖2) (圖3) (圖4)

分點銀(圖5):“

”的第 2筆是點狀,而且與第 1筆分開。大點銀(圖6):“”的第 2筆是點狀,而且比較大。橫點銀(圖7):“”的第 2筆是橫點狀,且是水平走向。上點銀(圖8):“”的第 2筆是位於第 1筆最右上端。

(圖5) (圖6) (圖7) (圖8)

開口銀(圖9):“艮”字的“日”的最後一橫不與豎鉤連接。梯形銀(圖10):“艮”字的“日”的下框呈梯形狀。方 銀(圖11):“艮”字的“日”的下框呈方形狀。圓 銀(圖12):“艮”字的“日”的下框呈圓形狀。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全分銀(圖13):“艮”字的豎鉤與“彐”不連接。出頭金(圖14):“

”的豎鉤的上端超過第 3筆,呈出頭狀。下出頭金(圖15):“

”的豎鉤的下端超過豎鉤的鉤,呈下出頭狀。出頭銀(圖16):“艮”字的“日”的第 2豎上端出頭。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小點金(圖17): “

”的 4橫筆中第1、2、4筆為橫筆、第 3筆是左右各一小點。大點金(圖18): “

”的 4橫筆中第1、2、4筆為橫筆、第 3筆是左右各一大點。左點金(圖19): “”的 4橫筆中第1、2、4筆為橫筆、第 3筆是左為一小點。右點金(圖20): “”的 4橫筆中第1、2、4筆為橫筆、第 3筆是右為一小點。

(圖17) (圖18) (圖19) (圖20)

下點金(圖21): “

”的 4橫筆中第 3筆右為一下移的點。

細線金(圖22): “”的 4橫筆中第 3筆是一細線。

傾斜金(圖23): “銀”字的“

”明顯左傾斜。

飛鳥金(圖24) : “

”的 4橫筆中第1、2、4筆為橫筆,第 3筆是左右各一細長的點,如同一對飛鳥的翅膀。

(圖21) (圖22) (圖23) (圖24)

長撇金(圖25): “

”的第 1撇比較長,超過 5毫米。夫妻銀(圖26): “ ”“艮”靠得很近,如同夫妻。合川銀(圖27):軍閥在合川地區生產的“銀”。肥川銀(圖28):軍閥生產的肥川“銀”;等等。

(圖25) (圖26) (圖27) (圖28)

17.“幣”字

正 幣(圖1):“幣”字整體較正。斜 幣(圖2):“幣”字整體歪斜。半斜幣(圖3):“幣”字下半歪斜而上半較正。小巾幣(圖4):“幣”字“巾”較短窄。

(圖1) (圖2) (圖3) (圖4)

無頭巾(圖5):“巾”字上端短,如同“T”形。短腳幣(圖6):“幣”字中“敝”的第 2豎筆下端比較短,沒有超過左右兩點。肥點幣(圖7):“敝”的第 3點比較粗肥。無腳幣(圖8):“幣”字中“敝”的第 2豎筆下端沒有。

(圖5) (圖6) (圖7) (圖8)

斷巾幣(圖9):“巾”字的橫折鉤中折鉤斷裂。平行幣(圖10):“幣”字中所有豎筆基本上平行走向。指川幣(圖11):“敝”字“攵”中的捺弧形向下指向“川”字。星點幣(圖12):“敝”字的第 1點如同星星狀。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引號幣(圖13):“敝”字的第1、2點如同兩個單引號。肥巾幣(圖14):“巾”字比較肥大。紅軍幣(圖15):紅軍鑄造的仿四川軍政府銀圓的“幣”,無筆鋒。安 幣(圖16);軍閥在安縣生產的無筆鋒“幣”。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18.“壹”字

正 壹(圖1):“壹”字整體較正。瘦 壹(圖2):“壹”字整體較瘦窄。正駝峰壹(圖3):“壹”字的最後一橫上麵的兩點如同駱駝背上的駝峰,“口”平正。左駝峰壹(圖4):“壹”最後一橫上麵的兩點如同駱駝背上的駝峰,“口”向左歪斜。

(圖1) (圖2) (圖3) (圖4)

:字的最後一橫上麵的兩點如同駱駝背上的駝峰,右駝峰壹(圖5)“壹”“口”向右歪斜。草底壹(圖6):“壹”字的最後一橫上麵的兩點超過橫線,如同“艸”。有點壹(圖7):“壹”字的“冖”左邊有一點,不與右邊連接。厚蓋壹(圖8):“壹”字的“冖”比較厚。

(圖5) (圖6) (圖7) (圖8)

斜蓋壹(圖9):“壹”字的“冖”向左斜。左開口豆(圖10):“壹”字的“口”和下麵的兩點組成的框左邊與外界連接。右開口豆(圖11):“壹”字的“口”和下麵的兩點組成的框右邊與外界連接。封口豆(圖12):“壹”字的“口”下麵的兩點與上下都連接。

(圖9) (圖10) (圖11) (圖12)

露點壹(圖13):“壹”字下麵的第 2點露出了一半。細口壹(圖14):“壹”字的“口”比較纖細。五層壹(圖15):“壹”字由上下 5層組成。長方口壹(圖16):“壹”字的“口”下麵的兩點與上下連接形成的框為長方形。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梯形口壹(圖17):“壹”字的“口”下麵的兩點與上下連接形成的框為梯形。倒梯形口壹(圖18):“壹”字的“口”下麵的兩點與上下連接形成的框為倒梯形。肥 壹(圖19):“壹”字整體肥碩。 紅軍壹(圖20):紅軍造的“壹”,無筆鋒。

(圖17) (圖18) (圖19) (圖20)

實口壹:“壹”字的“口”是滿的;等等。

19.“圓”字

正 圓(圖1): “圓”字整體較正。長方圓(圖2): “圓”字整體方正。梯形圓(圖3): “圓”字整體呈梯形。倒梯形圓(圖4): “圓”字整體呈倒梯形。

(圖1) (圖2) (圖3) (圖4)

開口圓(圖5): “圓”字右上橫折鉤的地方開口。開口貝(圖6):“貝”字下麵開口。蹩腳圓(圖7):“貝”字兩點呈右外蹩腳。實心三角圓(圖8): “圓”字的口是三角形,而且是實心的。

(圖5) (圖6) (圖7) (圖8)

三角圓(圖9): “圓”字的口是三角形。斜底圓(圖10): “圓”字的最後一筆是斜的。左下出頭圓(圖11): “圓”字的左下方筆畫出頭。右上出頭圓(圖12): “圓”字的右中上方筆畫出頭。

(圖9) (圖10) (圖11) (圖12)

長臂圓(圖13):“圓”字第 2豎筆比較長,如同長臂。大點貝(圖14):“貝”字第 2點比較大。小點貝(圖15):“貝”字第 2點比較小,與第 2豎筆不連接。連點貝(圖16):“貝”字第 2點與第 2豎筆連接。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大貝圓(圖17):“貝”字明顯偏大。瘦貝圓(圖18):“貝”字明顯偏瘦。加點圓(圖19):“貝”字左邊加有一點。二出貝(圖20):“貝”字的中間兩橫出貝。

(圖17) (圖18) (圖19) (圖20)

三連貝(圖21):“貝”字的豎、點、橫連接。紅軍連齒圓(圖22):紅軍生產的“圓”字最後 1筆與旁邊的內齒相連。重慶三橫貝(圖23):重慶版中“貝”字的中間為三橫。軍閥連底貝(圖24):軍閥幣中“貝”字的撇與“圓”最後 1筆相連;等等。

(圖21) (圖22) (圖23) (圖24)

20.字出須

各個字分出的非筆畫性短線。

圓出須(圖1)華出須(圖2)軍出須(圖3)府出須(圖4)

21.邊 花

大眼十字邊花(圖1)小眼十字邊花(圖2)無眼十字邊花(圖3)大眼圓邊花(圖4)

小眼圓邊花(圖5)無眼圓邊花(圖6)風扇花(圖7)無花(圖8)

22.18圈

18圈(圖1)18圈半(圖2)19圈(圖3)眼鏡圈(圖4)

三環圈(圖5)奧運圈(圖6)右下奧運圈(圖7)左下奧運圈(圖8)

·43·

23.經(豎)緯(橫)線

極稀線(圖1)極密線(圖2)中等線(圖3)上坡線(圖4)

下坡線(圖5)出須線(圖6)紅軍線(圖7)竹節線(圖8)等等

24.環

點環(圖1) 大點環(圖2) 線環(圖3) 佛珠環(圖4)

蝌蚪環(圖5) 算珠環(圖6) 羅漢環(圖7) 火焰環(圖8)

線點連環(圖9)珍珠環(圖10)齒珠環(圖11)紅軍環(圖12)

·

44

·

25.內 齒

矩形(圖1)長方形(圖2)線條形(圖3)Y形(圖4)

斧頭形(圖5)漏內齒(圖6)無內齒(圖7)重疊形(圖8)

紅軍三角內齒(圖9)凸內齒(圖10)齒中齒(圖11)西成內齒(圖12)

26.邊 齒

正邊齒、左右斜邊齒(圖1)右左斜邊齒、三角邊齒(圖2)漏邊齒(圖3)半邊齒(圖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