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陽·2009中華孝道文化研討會”開幕詞
(2009年10月14日·德陽)馮元蔚
各位代表、各位同誌、尊敬的各位韓國來賓:
在舉國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華誕的金秋十月,由中共德陽市委、德陽市政府、四川省民俗學會聯合主辦的“德陽·2009中華孝道文化研討會”,今天正式開幕了!首先,讓我代表這次會議的三個主辦單位,熱烈歡迎來自四川各地的專家學者,熱烈歡迎遠道而來的大韓民國的專家學者,熱烈歡迎光臨指導的各位省級老領導,熱烈歡迎今天與會的德陽市各級領導和同誌們!
德陽是四川的重工業基地,經濟發達地區。中華曆史文化在德陽有深厚積澱,特別是中華孝道文化在這裏有地方特色濃鬱的表現形式。德陽孝泉鎮是東漢孝子薑詩故裏,“一門三孝”的故事有口皆碑,在民間世代流傳;“安安送米”的戲劇,老百姓津津樂道,至今仍在戲曲舞台上表演。為了大力保護、合理利用這些豐厚的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弘揚孝道文化,促進地方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2007年12月3日經德陽市領導和四川省民俗學會磋商,達成協議,雙方決定:2008年10月由德陽市委、市政府和四川省民俗學會在德陽市聯合舉辦“中華孝道文化學術研討會”。2008年由於“5·12”大地震,這個會議隻好延期到今天舉行。“5·12”大地震,德陽是重災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了巨大損失。在抗震救災中,災區湧現出許多老師救學生、學生救老師、媽媽掩護孩子、夫妻互相救護、青年人奮勇搶救老人的動人事跡。在生與死的關頭,中國人傳統的優秀道德觀念閃現出耀眼的光輝,中國優秀的孝道文化得到了張揚!
傳統的孝道文化是農業社會的產物。中國曆代君主治國抓兩個根本,一是以農為本,二是以孝為本。“以孝治天下”,最典型的朝代是漢朝。漢代統治者以孝作為治國安民的主要理論基礎,舉孝廉是漢代選拔官吏的重要環節。東漢明帝時,德陽孝泉鎮讀書人薑詩,便是因孝敬母親,被鄉舉裏選為孝廉,後被提拔為江陽(今四川瀘州)縣令。
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顯著,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我國的文化也在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但是,對於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民族認同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一定要繼承,一定要弘揚。對於中華傳統倫理道德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我們不能簡單地輕率地拋棄和決裂,不能當作“吃人的禮教”來徹底打倒,更不能當作“四舊”來“一刀切”。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按照毛主席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的那樣做。毛主席指出:“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絕不能無批判地兼收並蓄。必須將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別開來。中國現時的新政治新經濟是從古代的舊政治舊經濟發展而來的,中國現時的新文化也是從古代的舊文化發展而來的,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曆史,決不能割斷曆史。”在曆史上,孝道文化不僅是維護封建統治的根本,也在和諧社會、維護親情、團結家庭、贍養老人等方麵起過巨大的作用。當今社會發生了多元化變化,家庭結構趨於小型化、鬆散化,代際之間的差異日益明顯。但是千變萬變,基本家庭結構沒有變,養親、敬親、悅親的基本內核沒有變,養老、尊老的精神沒有變,追求社會和諧的願景沒有變。因此,我們還得講孝道,還得把傳統孝道文化的精華繼承下來,用於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中央民政部日前透露:中國目前60歲以上老人有169億,每年以近一千萬的速度增加,僅養老問題一項就需要我們下大力氣解決。如何解決?光靠政府發養老金還不能解決,最有效的辦法要靠全民倫理道德的提高,靠人人講孝道來解決。封建社會能做到的,我們現在為什麼做不到?比如選拔幹部,封建社會可以從孝廉中選拔,我們現在也可以做一些硬性的規定。毛澤東同誌說過:“我們共產黨人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相信什麼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黨、同誌、朋友、老師也。”他還說:“不孝敬父母,天理難容。”“要孝敬父母。連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還肯為別人服務嗎?當然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