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簡·愛》的女性主義意識
文學評論
作者:沙夢
【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簡·愛》中不同成長階段下,簡·愛所表現出來的女性主義的意識,並認為小說通過描繪她敢於反抗社會壓迫、努力追尋個人幸福、以及勇於反叛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在當時社會轉型期,資產階級的知識女性所經曆的心路曆程,表達了對於解放婦女的強烈呼籲。
【關鍵詞】《簡·愛》;女性主義;婦女解放;平等
一、引言
眾所周知,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對於19 世紀的英國文學史是具有深遠影響的一筆,文中所表達出的女性主義意識和思想影響至今。從文字上來看《簡·愛》僅僅是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是對於簡·愛由小時候的孤苦伶仃,最終到長大後獲得人生幸福的敘述。但事實上《簡·愛》是具有時代烙印的,它在為時代發聲。在當時,這是一個處於被男權完全統治之下的英國社會,而女性是完全沒有發言的權利的,無法把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以說當時社會是完全忽略女性的權利。正是身處於這樣的時代社會背景下,夏洛蒂·勃朗特塑造出了簡·愛這一獨立堅韌的女性形象,她獨立自信、自重自愛、追求平等,還具有真、善、美性格的新時代女性形象。
在19世紀末的法國最初出現了“女性主義”這一詞,意味著解放婦女。在西方社會,女性主義最初是指對於男女平等的追求。在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大部分女性作家都潛移暗化的受到了父權製的影響,而《簡·愛》出現後所產生的影響,就說明了在反抗父權製壓迫的勝利。簡·愛從小生活在社會底層,她的人生經曆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強的性格和敢於對平等幸福追求的精神更為人們所讚賞。她雖然沒有很美麗,也沒有出生在富貴的家庭,卻有著自強的性格、積極向上的精神和遠大的理想。她的性格中有藐視權貴的驕橫,敢於鄙視權貴的蠢鈍,表達自己的喜惡。即使生活在艱苦的環境下,即使被世俗所壓迫,她都可以做到以其聰慧和頑強抵抗的個性,努力爭取,從未喪失自尊,始終保持著勇敢追求自由的信念。追求自由平等是小說想要表達的重點,也就是說婦女不應隻滿足她們在社會上的卑劣的地位,而應該有勇於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所謂的自由平等體現在很多方麵,如在經濟、婚姻、人格和社會地位上等等。簡·愛自身所表現出來明確的女性主義的思想,啟迪了女權主義文學的思潮,這對於處於完全父權社會背景下的維多利亞時代顯得非同凡響。
二、簡·愛女權意識的發展曆程
(一)簡·愛童年萌發的反叛意識
簡·愛是個從小寄住在舅媽家的孤兒。舅舅在她還在繈褓中時收養了她,並在人命危淺時要求自己的太太務必對她視如己出。然而,天不如人願,從小她舅媽對她的百般嫌惡數落,表兄對她的蠻橫霸道,表姐妹的孤高冷落使她生活艱難。麵對表兄的挑釁與欺淩,在十歲時她就敢於對表兄的尋釁和欺侮而對抗反擊。“我發現他真是個暴君,是個殺人犯。我覺得一兩滴血從頭上順著脖子淌下來,感到一陣熱辣辣的劇痛。這些感覺一時占了上風,我不再畏懼,而發瘋似地同他對打起來。”當因反抗而被舅媽關禁在舅舅去世的幽森陰冷的屋裏時,她由心呼喊道不公,並以已故舅舅的在天之靈威脅裏德太太,說要告訴所有羅沃德的人舅媽是把如何淩虐自己的。童年的簡·愛飽嚐了依人籬下的酸楚,促使她幼小的內心萌發了與不幸和惡勢力鬥爭、不接受環境的壓迫的思想。對於當時處於男權中心的專製社會的女性來說,這種堅毅倔強、不屈不撓、克服困難、敢於叛逆反抗而追求自尊自強、獨立自主的精神是一名警鍾,敲響了女性意識。
(二)少年追求平等的反抗
可以說在舅媽家所受到的欺虐使她萌發了敢於抵抗的意識。但心狠手辣的舅媽最終還是把簡·愛送進羅沃德寄宿學校。在這個名為慈善學校、實為人間地獄的環境下,簡·愛度過了近8年的青年時光。這段時間更刺激了簡·愛女性意識的發展。在學校時,她的反叛思想更加突出,這和結識的摯友海倫逆來順受的性格對比鮮明。海倫麵對校長冷酷而殘忍的對她們從精神和肉體上進行的摧殘,隻是甘於忍受,順從於命運,選擇了沉默。她堅信“耐心忍受隻有自己感受到的痛苦,遠比草率行動,產生連累親朋的惡果要好”。而麵對侮辱和折磨,簡·愛表現出的愛憎分明:“如果我是你,我會討厭她的,我會抵製。要是她用那束木條打我,我會從她的手裏奪過來,當著她的麵把她折斷。”簡·愛變得更加強大,呼籲對於生活在男權專製下的不平等社會的婦女應該奮起反抗,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把握自己的命運。同時她也感受到老師坦普爾小姐的關心與肯定,切身的體會到了思想和靈魂平等交流時的美好。但在海倫病逝,坦普爾小姐結婚後,簡·愛感覺到她再也沒有理由繼續留在學校,開始了屬於自己的嶄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