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職業教育承載著滿足社會需求的重任,是培養為社會直接創造財富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的教育。近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結構日趨合理,職業學校的辦學模式、專業設置和教學方法等出現了圍繞以職業素養教育為中心的發展趨勢。高等職業教育從20世紀80年代短期職業大學起步,至今已有很大發展,並逐步走向規範,從2006年開始,以教高(2006)14號和教高(2006)16號文件及《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新方案》為指引,標誌著高等職業教育的大規模擴張和粗放型發展階段已經結束,進入了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階段,預示著我國職業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目前,許多職業院校進行了大膽而富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嚐試,也形成了許多有影響的研究成果。但是由於職業教育在我國基礎較薄弱、名分不高,又幾經政策性的沉浮,加上受傳統重學術輕技術的思想影響,導致職業教育的研究一直是教育研究中相對較薄弱的環節。如在研究內容上,趨向經驗總結式研究;從研究結構來看,在宏觀和微觀角度上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此外,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的發展也麵臨著許多新問題。因此,如何盡快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培養與現代生產力發展水平及勞動力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具有良好職業素質與發展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是擺在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麵前的重要任務。
本書涉及職業教育的若幹普遍性問題,分別闡述了職業教育的內涵、起源與發展,職業教育的功能及其製約因素,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課程、教學與師資、職業資格製度、職業指導,職業教育相關政策、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等內容。在論述的過程中,不強求理論體係,而是試圖綜合我們接觸到的多種研究成果,緊密聯係我國職業教育和勞動力市場的實際,來解釋和思考各類職業教育問題,力求反映現代職業教育領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先進經驗,努力兼顧宏觀性、學術性和實用性。可供各級職教行政部門、行業企業、各級各類職業學校以及社會職教培訓機構的廣大職教工作者參閱。
本書由路海萍擔任主編,擬出寫作大綱。湯廣全、潘建華、董瑋和郭嵐擔任副主編。第一章和第二章由湯廣全編寫,第三章和第五章由潘建華編寫,第六章由郭嵐編寫,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由江西財經大學董瑋編寫,其他各章由路海萍編寫。成稿後,由主編和副主編審閱,提出修改意見交作者修改,最後,由路海萍統稿。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編寫人員參閱、借鑒了許多相關書籍和文獻,在此,我們對這些書籍和文獻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書得到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江西科技師範學院職業教育研究所的出版基金資助,對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盡管全體編寫人員十分努力,但囿於水平,書中難免有疏漏不妥之處,懇請讀者不吝指教,以便進一步修訂、充實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