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合理采用各種教學手段
針對電力電子技術教學內容中電路圖、波形圖較多的部分,鼓勵教師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這樣就可以省下繪圖時間,充分講授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學校還專門建立了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台,課程組的教師會及時補充、更新教學資源,供學生在課餘時間上網查閱。學生還可以在平台上直接和教師“對話”,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會及時利用平台給學生答疑。通過這種手段,保障了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預習、複習、提問、查詢資料,教師可以隨時隨地答疑、打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管理部門可以隨時隨地了解教學進度,監控教學情況,管理學生成績,加強師生間的教學互動。
對於其他新型的教學手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每次課的實際需要,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而不是單純拘泥於某一種手段,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4 實踐教學環節改革
在電力電子技術的教學中,實踐教學環節必不可少,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該環節對理解和鞏固理論知識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強化學生工程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4.1 精心組織安排
電力電子技術課內實驗由一人一組獨立完成、獨立考核,增加了設計型、綜合型實驗內容比例。在課程總學時有限的情況下,精選出如下幾個實驗作為必做實驗教學內容:
1)單相橋式半控整流電路(驗證性),結合實驗介紹“鋸齒波同步移相觸發電路”的原理;
2)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的性能研究(設計性),結合實驗介紹集成觸發器的知識;
3)功率場效應晶體管(MOSFET)特性與驅動電路研究(綜合性)。
首先進行驗證性實驗,一方麵驗證理論,一方麵熟悉實驗設備及各種儀器儀表(如示波器、萬用表等)的使用方法,為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打基礎。綜合性實驗由教師提出實驗要求,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搭建實驗線路,從而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2 積極開展仿真實驗教學
計算機仿真是使用計算機對模型進行研究,具有精度高、重複性好等特點。目前,電力電子技術方麵使用較多的電路仿真軟件有Matlab、IsSpice、Pspice、Protel、Simplorer等,采用上述軟件對電力電子線路進行仿真,能方便地進行電路參數的試驗、取舍,具有方便、簡單、調節容易、可視性好的優點。在學習完相關課程內容後,布置相應的仿真習題,學生通過在計算機上自行完成仿真實驗練習,將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加強對實際電路工作的感性認識。
4.3 開放實驗室建設
除了課內實驗和課後的仿真實驗練習,還建立了開放性實驗室,在實驗室中配備了基本的電子元器件和各種測試工具,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和競賽(如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科技作品大賽、機器人大賽等),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使學生在開放實驗室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實際課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 結束語
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涉及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多個方麵。為了做好這項工作,需要任課教師緊跟學科前沿,在教學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不斷創新,更好地為培養有較高科學素質的、能開拓創新的卓越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林雲,管春.電力電子技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2]王兆安,劉進軍.電力電子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3]賀益康,潘再平.電力電子技術[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4]王雲亮.電力電子技術[M].2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5]康勁鬆,陶生桂.電力電子技術[M].2版.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