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信息知識
信息知識是教師信息素養的基礎。對雙語教師來說,信息知識主要是指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雙語教學時應具備的知識。
1)教育技術理論知識,包括教育技術的概念、理論基礎、功能和作用等。
2)信息技術與雙語教學整合的理論與方法。首先,雙語教師應深刻理解雙語教學的本質、目的,掌握雙語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具備分析信息技術手段的優缺點、進行媒體選擇的理論與方法等知識,並且形成信息化教學理念,熟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法與策略。
3)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如漢字輸入技術,會操作Windows、Word、Excel等;信息檢索知識,掌握從網絡檢索信息的方法。
3.3 信息能力
雙語教師的信息能力不僅僅指狹義的信息操作能力,而是廣義上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判斷、收集、交流、處理、生成能力。信息操作能力是基礎,雙語教師應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影碟機、幻燈、投影儀等教學媒體設備和Word、Excel、PowerPoint等軟件。
1)雙語教師的信息判斷能力是指教師在信息海洋裏判斷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它包含能識別信息問題、根據己知聯係問題、提煉問題、判斷信息需要種類、考慮可能的信息資源、判斷關鍵詞等。
2)雙語教師的信息收集能力是指教師根據自身需要,通過各種方法收集必要的雙語教學信息的能力。
3)信息處理能力是指雙語教師對所獲得的信息或素材,為了適應雙語教學的需要進行加工、翻譯、變換控製、合成、保存的能力。尤其是對現階段中缺乏雙語教學資源的現狀,雙語教師應該具備把漢語教學資源根據雙語教學的需求翻譯、轉換為雙語教學資源的能力。
4)信息交流能力是最能體現雙語教師特殊性的能力範疇,也是雙語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雙語教師應成為“雙語者”,即熟練使用兩種語言進行教學。雙語教師的信息交流能力中應該注重交流效果,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雙語教師應該具備有效使用“雙語”的能力,即從雙語教學的教學實際出發,應該明確教學用語使用的時機、時長、對象等問題,而決不能為了“雙語”而“雙語”。
5)雙語教師的信息生成能力是指教師通過對諸多信息的歸納,抽象出新的相關關係或因果關係,得出新的結論的能力。
雙語教師作為信息的吸收者和傳遞者,其信息能力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雙語教學水平的高低。
3.4 信息道德
雙語教師信息道德是指在判斷、獲取、應用、生成和傳遞信息的過程中,遵循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不侵犯別人的合法權益、不危害社會、不違反道德規範,建立的道德要求。一方麵,雙語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辨別分裂國家、影響民族團結的信息,消除民漢學生文化群體歧視、敵對心態;教師應選擇有益於社會、學生、自己的信息,並能作學生的道德榜樣。另一方麵,雙語教師在處理信息的時候,可能會遇到許多良莠不齊的信息,對於有負麵影響的信息應堅決加以抵製、排除,同時對於具有明顯的宗教和民族文化、習慣的信息,需要指導學生學會尊重和包容宗教、民族差異,尊重不同的多元文化。
參考文獻
[1]王吉慶.信息素養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梁雲.新疆中小學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訓及對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6):3.
[3]周慶蓮.新疆中小學雙語教師信息素養培訓芻議[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0(6):23-26.
[4]吐爾地·買買提.烏魯木齊市中小學維吾爾族雙語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範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