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又是訓詁大師,在傳統語言文字研究中敢於創發新義,講學時釋疑答問,廣征博引,涉及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麵。《朱子語類》容量大,共記有14295條語錄,大多為問答式,既有先秦的文言,又有唐宋的古白話,充滿了各種性質和各種層次的言語成分,雅俗共存,口語成分十分豐富,從中可見朱熹和門人弟子講學討論時的具體語境和神情語態,而明清傳本的異文在某種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語言演變。因而《朱子語類》不僅堪稱研究朱熹思想和宋代社會文化的一塊璞玉,也為漢語文白演變和詞彙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語言實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反映了漢語書麵語隨著社會的發展有意識地選擇白話的必然結果,體現了典雅的精英文化與通俗的平民文化相融合的價值取向。

《朱子語類》詞彙的研究是詞彙史研究中的基礎工程,也是開展係列專題、專書、斷代語言研究應該且必須做的工作。專書詞彙的研究在漢語詞彙史的研究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詞語的考釋無疑是詞彙研究中的基礎工程,而一種語言的詞彙不可能是一盤散沙或純屬不相聯繫的語言材料,而是如同語音、語法一樣有其體係性聯繫。詞彙係統是一個複雜的多層麵網絡係統,我們不可能祇從一個角度就概括出整個詞彙係統的全貌,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研究詞彙這個大係統的主要和核心的層麵來進一步認識其他層麵,從而把握整個詞彙係統。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一批重點專書詞義的窮盡性分析,沒有斷代詞彙的總體特徵的研究,個別詞語的考釋成果祇能是一盤散沙,難以理清詞義發展演變的脈絡,勾勒出漢語詞彙的體係。因而,反映各個歷史時期詞義麵貌的專書詞彙的研究可以說是探求漢語詞彙在各個時期的特點和總結漢語詞彙發展規律的不可或缺的工作。漢語詞彙史的研究祇有一本書一本書地認真進行專書詞彙研究,對第一手語料進行一絲不苟的調查分析,加以科學的歸納和理論上的闡述,在此基礎上一個時代一個時代地理出詞彙歷史和邏輯統一的發展脈絡,才有可能從總體上把握漢語詞彙的本質特徵。

我自1981年即開始著手進行《朱子語類》詞彙的研究,主要考釋一些方俗口語詞和新詞新義,曾與家父一起負責收錄提供《漢語大詞典》中有關《朱子語類》的一萬多條書證,由家父幫助逐條摘錄謄抄,在此基礎上我陸續考釋了《朱子語類》中近千條詞語,撰有《宋儒語錄詞語匯釋》和《朱子語類詞語匯釋》初稿。1994年承中華書局沈錫麟先生熱誠推薦和山西古籍出版社孫安邦先生慨允,《朱子語類詞語匯釋》一書得以列入出版規劃,後因擬增補至5000條,同時在撰寫中發現今傳本《朱子語類》是在《池錄》、《饒錄》、《婺錄》、《饒後錄》、《蜀類》、《徽類》、《徽續類》、《建別錄》等基礎上彙編而成,理清《朱子語類》由語錄至語類的成書過程是確定語料確切年代必須做的前期工作,學界現有的研究多依據今通行明成化刋宋代黎靖德編140卷《朱子語類》或清代張伯行《正誼堂全書》所輯8卷本《朱子語類輯略》,往往誤把後時資料當作同時資料,且詞彙的研究還可在匯釋的基礎上進行係統性的考探,因而一直在不斷補充完善中,出版也就延捱至今。好在十多年來我們已對《朱子語類》今存各傳本作了初步校勘,尤其是在對臺北“國家”圖書館所藏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語錄》(即《池錄》)和日本九州大學所藏古寫朝鮮徽州本《朱子語類》(即《徽類》)與今通行本的黎靖德校訂本所作比勘基礎上,於2008年申報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朱子語類》詞彙研究”,現已基本完成,數位研究生在我指導下也已撰寫了《朱子語類異形詞研究》、《朱子語類同素換序詞研究》、《朱子語類四字格詞語研究》、《朱子語類文獻語言研究》和《朱子語類版本與語言問題考論》等一批碩博論文。

令我特別高興的是四川大學蔣宗福兄的高足程碧英女士也有意於《朱子語類》詞彙的研究,2009年12月發來她攻讀博士論文的選題計劃,開題報告的內容與我們所作研究可謂不謀而合,為此我深感有誌於此者其所見所識亦多相同相近。2010年11月5-9日在四川大學召開的第十四屆全國近代漢語學術研討會上,我提交了《朱子語類中的白話語料探析》論文,碧英女士提交了《朱子語類詞語劄記八則》,會議期間我們多有切磋商討。今年5月碧英女士寄來博士論文《朱子語類詞彙研究》,從中可見她對《朱子語類》詞彙研究的已有成果了然於胸,嫺熟地運用“因聲求義”、“排比歸納”、“參證方言”、“推求語源”、“語義類聚”等研究方法和語義場理論,考釋了210個俗語詞和76個新詞以及56個理學與佛道詞,闡明了《朱子語類》文本語料的特色,進而從文本整理、辭書編纂和方言研究等方麵論述了《朱子語類》詞彙在語言學領域的研究價值,從解讀南宋政治製度、理學文化、教育思想等方麵探討了《朱子語類》詞彙研究對推進“朱子學”研究的重要性。綜觀全文,作者在《朱子語類》詞語的考釋上用力甚勤,誠為可嘉。其主要特點有如下三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