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國民經濟統計學》教學若幹問題的思考(2 / 2)

在講上述各章時,有關分析的內容都應適當地多講,因為統計分析是統計的最終目的。

三、對本課程教學方法的思考

為了實現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和提高教學效果,任課教師應采取科學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法、比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研究性教學法、實踐教學法等等。比如在講每一章的開頭時,筆者總是先交代清楚本章與上章的邏輯關係,本章主要解決什麼問題,然後引出本章的基本概念、統計原則、統計方法及統計公式。如碰到一些不大好理解的問題,就采用啟發式教學法,通過舉一些人們身邊常常發生的例子,讓同學們明白其中的道理後再去理解概念、計算公式等。再比如講到反映生產結果的一些指標時,像國內總產出、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淨值,同學們非常容易把它們混淆,筆者就采用比較教學法,先介紹各自的概念,然後比較它們的價值構成:國內總產出的價值構成為c+v+m,是完全價值,既包括全部轉移價值,又包括新創造價值;國內生產總值的價值構成為c1+v+m,與國內總產出的差別是隻包括了一部分轉移價值(c1),相同點是也包括新創造價值,二者合到一起也可稱之為增加值;國內生產淨值的價值構成為v+m,與上述兩個指標的區別是不包括任何轉移價值,隻是指新創造價值的那部分。通過這樣的比較,同學們就比較容易理解它們各自的含義和經濟意義,搞清它們之間的關係。另外,在講國民經濟五大基本核算時,可直接用到我國的實例,這樣一方麵理論緊密聯係實際,另一方麵同學們也了解了我國的國情國力,對一些數據也有了一定的概念,如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一些分析,同學們也可從中觀察出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問題,應采取什麼對策來解決問題。這實際上就是用到了案例教學法。在學習本課程的過程中,還要用到實踐教學法。每屆統計學專業的學生,學校都會安排他們到實習基地進行實習,通過這個教學環節,既了解社會,又了解實際統計工作流程,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緊密結合,學以致用,方能從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

除了上述的各種教學方法以外,還有許多教學方法也可嚐試使用,如模擬教學法、興趣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研究性教學法等等。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深入淺出地講明道理,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搞“一言堂”,同時再輔之先進的教學手段,隻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