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學改革的具體思路
根據財經類院校學生的特點,結合我自己以往的教學經驗,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麵進行教學改革。
(一)在教學過程中,以定性分析為主,定量分析為輔
數學在西方經濟學中的運用,學術界一直有爭議,加上財經院校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定性分析為主,定量分析為輔。西方經濟學屬社會科學,分屬理論經濟學,這決定了經濟學的研究分析方法應以定性分析為主,輔之以定量分析。而當今的西方經濟學(特別是高級西方經濟學)通常重視量化分析,往往使用大量的數理方法進行推導、分析,把複雜的社會經濟現象用一個個假設加以量化,得出一個個模型,在這些固化的模型裏,隻要將數據代入公式便可完成計算,使學生沒有更多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去對複雜的經濟問題進行進一步分析、研究,讓人覺得與其是在講經濟學,不如說是在講數學,學生學起來覺得枯燥無味,毫無興趣。因此,在講授西方經濟學過程中,把西方國家和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采用定性分析為主和定量分析為輔的方法,讓經濟理論真正為現實服務。
(二)理論聯係實際,嚐試多種教學方法
西方經濟學理論性很強,如果實行從理論到理論的“填鴨式”灌輸,學生就會覺得枯燥乏味、沒有實際意義、沒有用處,所以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應嚐試多種教學方法。目前教學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1.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等。這種方法具有適用範圍廣、短時間傳授較多知識和係統性強的優點,但在講授過程中學生處於被動地位,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2.討論法。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問題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課堂討論有提問討論、自由討論、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等形式。這種方法可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啟發。3.發現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先提出一些與教學相關的客觀事實或條件,引導學生自行對其研究並發現,從而掌握相應理論和方法,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學會發現知識的方法。4.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案例教學法更注重事實,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案例進行討論分析,使知識在案例分析的基礎上得到激發和升華。案例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迫使他們不能隻帶眼睛和耳朵來聽課,必須開動腦筋,必須在課下充實自己,課上積極參與,否則隻能停留在記住知識的層次上,而達不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案例提供的真實企業情況,可以縮短課堂教學與經濟現實的距離,是學生理論聯係實際,學以致用的極佳手段;案例教學還可幫助學生積累經驗,培養能力。
(三)完善考核方式,加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應改變目前單一的標準試卷考核方式,改變這種“應試教育”、“高分低能”的局麵,完善考核方式。例如可以在學生作業中多補充一些案例分析,讓他們多參與課堂討論,並嚐試寫一些經濟類文章的讀後感或對一些經濟事實的評論文章,並進行評分,記入總評成績。以此來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總之,在經濟類本科教育中,西方經濟學作為一個重要的基礎理論課,對教師與學生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教師如何掌握和教好這門課,學生如何學好這門課,是一個重要的教與學的探索過程。
(四)適當增加非主流學派的介紹
現代主流經濟學是在以薩繆爾森為代表的新古典綜合派理論體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雖然在維持原有理論體係的同時,吸收和容納了其他學派的某些觀點,但其理論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所以,在教學時,除了講解主流經濟學觀點外,還應該盡量融合其他流派的觀點,如貨幣學派、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和新製度學派等。介紹各流派時,不應把其孤立開,要把有影響的主要理論融入一個完整的體係中。通過這種不同流派的介紹,一方麵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對西方經濟學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另一方麵可以拓展學生的思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