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選秀入宮,受寵晉級(1)(1 / 3)

貴族世家

關於慈禧的身世曾有不同的傳說,但據史料記載,慈禧,姓那拉氏,因祖先居住葉赫地方,又稱葉赫那拉氏。本來是蒙古族,姓土默特,始祖星懇達爾漢消滅扈倫那拉部,占據其地,才改姓那拉,是漢語“太陽”的意思。後來,又遷居葉赫河畔(今屬吉林省梨樹縣葉赫鄉),遂稱葉赫那拉。慈禧於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十月初十日,生在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

慈禧祖上三代為官,可謂一個中等官僚家庭。慈禧的曾祖父名叫吉郎阿,字藹堂。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任內閣中書。到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已升至六品中書,同年十一月廿一日,考取軍機章京,在軍機處記名。嘉慶九年四月,入軍機處充軍機章京。十二年,升任內閣侍讀。十四年,調署戶部銀庫員外郎。十五年,正式補授,管理銀庫事務。十八年,調任刑部員外郎。大約死於十九年,或二十年。

慈禧的祖父名叫景瑞,生於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出身監生,捐筆貼式,簽分太仆寺學習行走。嘉慶十一年,授筆帖式。第二年,派往張家口辦理牧廠事務。嘉慶十八年,升任盛京(今沈陽)刑部主事。廿一年調回京城,任刑部清檔房主事。廿三年,兼秋審處行走。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升任山東司員外郎。道光十一年,升任河南司郎中。道光十六年,派充秋審處坐辦。十七年,簡放殺虎口稅務監督。十八年,差期已滿回京。廿一年,又派充律例館提調。二十三年三月,因戶部銀庫大量虧空庫銀案事發,牽連其父吉郎阿。按朝廷規定吉郎阿應賠銀四萬三千二百兩。因為他已早死,減半為二萬一千六百兩,由其兒子景瑞代賠,如兩年之內未能賠補完畢,即革去官職,關入刑監,繼續追繳。廿七年,景瑞即因未能照賠而入獄。廿九年獲釋,開始恢複原來官職。因他年齡已超過六十五歲,不久即退休,進入“閑散”之行列。慈禧的父親名叫惠征,生於嘉慶十年九月(公元1805年),進士出身。道光八年以後,長期任筆貼式。廿六年,已任吏部文選司主事。廿八年,升任驗封司員外郎。廿九年二月,列京察一等,軍機處記名以道府用。同年四月,升郎中,兼保源局監督,同月,外放山西歸綏道。鹹豐二年二月,調任安徽寧池太廣道。

以上可知慈禧祖上三代都是做官的,雖不是達官顯宦,但也是四、五品官員,可算是一個中等官僚家庭。她的外祖父名叫惠顯在道光年間曆任安徽按察使、駐藏大臣、工部左侍郎、京營右翼總兵、山西歸化城副都統,也是位居二品的封疆大官。

慈禧的母親,是名門閨秀,死於同治九年六月。

慈禧,俗稱蘭兒,就出身於這樣一個貴族家庭。她在青少年時期,就是個有抱負的姑娘,或者說,是一個夢想家,隻是她誰也不告訴,偷偷埋在心裏,總是沉思冥想,但有時說話,就會表現出她的極大野心。

選秀入宮

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二月,正當她青春年少躊躇滿誌之時,按清王朝的慣例又到了皇帝選秀女的時候了。選秀女是清朝一個重要製度,每隔三年進行一次。凡是八旗官員的女兒,十三至十七歲的,都必須參加。嘉慶皇帝(鹹豐皇帝的祖父)對選秀女的範圍作出一些新規定,八旗兵丁的女兒不參加選秀女,隻有八旗官員的女兒才有資格參加選秀女。鹹豐二年,皇帝按慣例開始選秀女了。安徽寧池太廣道道台惠征,屬於滿洲鑲藍旗。惠征有兩個女兒,二個兒子。大女兒是蘭兒(慈禧)當年十七歲,正符合選秀女的條件。惠征按規定,把女兒早早送到了京城。參選秀女的前一天,應選的姑娘們按著八旗的次序排好隊,各隊又以年齡大小為順序,每人坐一輛車,車轅兩旁各掛一個燈籠。傍晚時,秀女的車隊浩浩蕩蕩開始出發,直到半夜才行至神武門外,秀女們一個個從車上下來,排好隊伍等待開城門。城門打開之後,秀女按次序而入,所坐的車子則由神武門夾道出東華門,過崇文門大街,直達北街市,再繞進後門仍到神武門前停住,等待秀女們出宮時乘坐。

參選的秀女們在太監的引領下,在神武門內的小空場上集合,按事先排好的次序,進入順貞門,然後,每5個秀女為一組,由太監帶到皇帝麵前,秀女們可以一反臣民見皇帝的慣例,可以不下跪,站著由皇帝相看。一旦被皇帝初步選中,按規定還要複選一次,經過複選,被皇帝最後選中者,便可以得到封號,成為皇帝的妃嬪了。而其餘落選的秀女,各自回家,聽由各家擇婿婚配。如果八旗秀女不經過皇帝選秀便自行婚嫁,或者首選被選中,而未經複選便婚嫁的,都被視作犯法,家長就要受法律處罰的,不僅家長受懲罰,連本旗的所有官員都要受株連。

慈禧正是在鹹豐二年,經過首選,以後又經過複選,被皇帝選中,進宮當上貴人的。貴人是一種封號,其地位在皇後、皇貴妃、貴妃、妃、嬪之下,僅在“常在”、“答應”之上,數額也沒有限製。慈禧初入宮時,被封為蘭貴人,住在儲秀宮。

蘭貴人雖然被鹹豐帝選進了宮中,但除了在選秀女時見過皇帝的麵,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連個皇帝的影子也沒見到。蘭貴人進宮後,雖說也有宮女侍候,但是,一直見不到皇帝,更不用說同皇帝親近了。蘭貴人每思及此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猶如一盆冷水從頭頂澆下,刹那間,連窗外的太陽都變得黯淡了!當蘭貴人冷靜下來之後,暗暗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想主意,要讓皇帝寵幸。於是,她主動接近小太監們,常常給他們一些好處,終於結交下了幾個小太監。這些小太監向蘭貴人透露,皇帝愛聽歌曲,愛看舞蹈,還喜歡獨自散步。蘭貴人聽後,深鎖的雙眉立即舒展開來,於是拿出一大把銀子,塞給小太監,並囑托他們買通皇帝身邊的小太監,等皇帝再散步時,裝著無意的樣子,把皇帝引到儲秀宮來,隻要辦好了這件事,定有重賞。小太監們一聽有重賞,便高高興興地答應了。

一天,鹹豐皇帝感到煩悶,來到外麵散步。身邊的小太監早就叫蘭貴人買通了,於是,三繞兩繞,就把鹹豐皇帝領到了儲秀宮外。蘭貴人身邊的小太監發現皇帝來了,立即告訴了蘭貴人。蘭貴人一聽皇帝駕到,不由得喜上眉梢,輕輕嗽了嗽嗓子,便高聲唱起了江南小曲。蘭貴人自幼便熟悉江南小曲,再加上自己有一副好嗓子,唱起小曲來,還真是有些誘人動聽的呢。可是,自從進宮後,連說話都不準高聲,更不用說唱曲兒了。今日得以縱情高歌,多日的積怨一下子發泄了出來。蘭貴人唱到動情處,連自己身在何地都忘了。那如怨如訴的歌聲,滿含著真情,飛出了宮牆。

鹹豐帝一路信步走來,忽然,耳畔響起輕柔美妙的歌聲。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這歌聲是那般清脆,又是那般柔靡,聽慣了宮廷樂曲的鹹豐皇帝被這從未聽過的民間小曲迷住了。餘音嫋嫋,令鹹豐皇帝如醉如癡。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如夢方醒,急忙問身邊的小太監:“這小曲是誰唱的?”小太監連忙答道:“啟稟皇上,這小曲是從儲秀宮傳出來的,蘭貴人住在這裏。”鹹豐帝不由得低聲咕噥道:“蘭貴人,蘭貴人……”可是,究竟蘭貴人是什麼模樣,實在是連個影子也想不起來子。小太監見狀,連忙說道:“皇上,是不是讓蘭貴人接駕?”鹹豐皇帝微笑著點點頭,於是小太監如飛一般闖進子儲秀宮的大門。

“皇上駕到,儲秀宮蘭貴人接駕呀——”隨著小太監尖細的喊聲,鹹豐帝走進了儲秀宮。蘭貴人跪在地上,嬌聲細語地說道:“奴婢接駕來遲,乞皇上恕罪。”鹹豐帝環視屋內,隻見一塵不染,窗明幾淨,牆上掛著一隻玉簫,案頭的寶鼎內升起一縷香煙,室內更顯得溫馨宜人,鹹豐帝說;“免禮,賜坐”,便坐在椅子上。蘭貴人叩了一個頭,緩緩站起身,親手給皇帝斟了一杯香茶,坐在下首。鹹豐皇帝從頭到腳仔仔細細地端詳著蘭貴人,微笑著說道:“想不到你還會唱小曲。”蘭貴人連忙站起來說:“奴婢不知皇上駕到,有汙聖聽,奴婢該死。”邊說邊又要跪下,鹹豐帝一把將蘭貴人拉起來,大笑著說:“愛妃唱得好,朕十分愛聽,有勞愛妃為朕再唱一支!”蘭貴人一聽鹹豐帝稱自己為愛妃,而不叫貴人,心中暗喜,方才還吊著的一顆心,這才穩穩當當落在了實處。她一麵瞟著皇帝,一麵說道:“奴婢自幼長在江南,耳濡目染,實在是民間俚曲,不敢再汙聖聽。”鹹豐皇帝哈哈大笑,說道;“哪裏,哪裏,此曲隻合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度聞。愛妃隻管唱來,朕十分愛聽!”蘭貴人說道:“奴婢遵命。”說罷,歌喉婉轉,又唱起了一支愛情小曲。那美妙的聲韻令人回腸蕩氣,鹹豐帝聽得骨酥身軟。蘭貴人唱到動情處,突然戛然而止,鹹豐帝仍微閉著雙眼,仰靠在椅背上,還想聽下去,可是,過了許久仍是靜悄悄的,隻有座鍾哢哢地響著。鹹豐皇帝突然睜開雙眼,隻見蘭貴人含情脈脈地盯著自己,秋波頻送。鹹豐皇帝一把將蘭貴人攬在懷裏,蘭貴人口中嬌聲地呼喚著皇上,兩行清淚奪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