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1.壬城(1 / 2)

“壬城的確是個好地方。”當看著那古肅莊嚴的壬城城牆時,蘇鍋這樣想著。

他背著他的那口大鍋,緩步走著,一幅典型的旅人打扮,混跡於城口來往的人流之中。破舊的布披風爛著無數大大小小的洞,泛著油亮的光,就那樣隨意的拖在身後。碩大卻又厚重的的鐵鍋極為招搖的倒掛在背後,腰間掛著一眾雜物,仿佛顯現出一種毫無畏懼的姿態。

但與這種姿態相反的是,蘇鍋的臉上,始終表現出一副淡然的表情。隨隨便便用粗布條紮起的發髻在腦後怡然的晃動,而那本應該挺直的,健壯的背部卻微微的拱起弧度——就像他的那口鍋一樣。

這樣一套寬大的粗布衣裳和油膩膩的披風,使得蘇鍋的體型,顯得有些偏瘦,與背上那口巨大的鐵鍋對比起來,顯得格格不入。人們可能很難想象,這個瘦弱如書生一般的白麵小生,能有著如此力氣來扛動這樣重的玩意兒。

壬城城門口執勤的兵士們拄著各自的兵器,遠遠的站在一旁,用異樣的眼光打量著這個奇怪的外來者。

說蘇鍋是外來者,那可是一點兒也不奇怪。壬城算是中部地區的大城,經濟發達,民生安樂。但正是如此,人口的流動卻並不是十分頻繁。想在壬城長住,混個戶籍什麼的,沒點硬通關係,或者十幾載的居住年月,是弄不來的。人口流動的不頻繁,使得人是個什麼樣的精氣神,早就在這一畝幾分地裏養出來了。一個大剌剌的異鄉漢,不在這裏住個十年二十年的,找不到這樣的感覺。說是感覺,還不如說是一種自信的氣質,一種生活在富土肥沃上的傲氣。

而兵士們眼前的蘇鍋,毫無疑問,就是一個壬城人口中的,典型的異鄉漢。一般,這種異鄉漢是沒有壬城本地人身上的那種精神氣的,見到壬城的繁華麗錦,自然都會顯出不由自主的好奇神色,當看到那巍然不動的高聳城牆時往往都會發出不約而同的感歎,然而,話又說回來了,壬城人的傲氣不僅僅體現在自己的精氣神上,也體現在他們對待外來人的態度上。

而當蘇鍋走近城門時,自然而然的便被兵士們被攔了下來。那兵士對往來的其他人視而不見,反倒兩隻眼睛微微眯起,緊盯著蘇鍋。

“喲,小白臉,作甚的?背個這樣大口的鍋,不嫌磕背磕的慌?”一個兵士這樣招呼著。

“軍爺,調侃就免了,小的也隻是個廚子,這不,在外頭晃悠了這麼多天,這風塵仆仆的,想趕緊進城找個地方落下,就請軍爺通融幾分,放小的進城。”蘇鍋一改之前臉上的淡然,連忙換上一副諂媚的微笑。

他知道自己的性子有些假情假意的淡泊——這還是他自己的評價。但出門遊曆了幾年,改學的醜態還是得忍著去學,該說的話還是得違著心去說。就如同眼前這般,若換在他剛走那幾年,怕是得冷著一張臉,硬闖城關。

“光嘴皮子上給爺們幾個留點麵子怕是不夠,咱看你是外來的,也不多欺負你,至少得問問你背著那樣一口大鍋,想著的是什麼個主意?我看你麵皮白淨,想必也不是什麼幹粗活累活的下三路子,卻是這番打扮,卻頗讓咱哥們幾個生疑。”那守城兵士雖說言語間語氣輕浮,可臉上的神情卻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