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空曠的暮秋原野,恐怖的靜。死亡籠罩了一切。
這是一個死亡的世界。
幾隻烏鴉,“呱”、“呱”叫著飛過寂靜的天空,消失在遠方暮色下的樹林之中。原野又恢複了死一般的寂靜,隻剩下顫抖的樹葉在瑟瑟秋風中哆嗦。
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寂靜的原野。暮色下的地平線上,一群健壯的駿馬飛奔而來,穿過寂靜的原野,馳上一座不大的土丘,“籲……”,隨著領頭白馬一聲宏亮的長鳴,馬隊停在丘頂。這位騎在白馬上的人,有四十多歲,雙目炯炯有神,眉宇間透著一股堅毅的神情。他抬頭望去,一副淒慘悲壯的場麵呈現在麵前。
屍體,橫七豎八地躺著,死亡枕藉;折戟斷匕,殘刀破斧,遍地皆是;血,彙成小河,無情地、靜靜地流著;各色旌旗,已看不清圖案,全是一色的血紅——被鮮血染紅……
望著這悲壯的場麵,淚,從他們眼中湧出,火,從他們胸中迸發,霎時,熱血沸騰,殺氣衝霄漢。
猛地,騎白馬的人揪下腰間一塊佩玉,咬牙切齒地說:“不滅神農,軒轅誓不為人!”手上猛一用勁,佩玉碎成數塊。原來,此人就是黃帝軒轅氏。
這時,死屍堆中,有一個人搖搖晃晃地扶著什麼東西,掙紮著想站起來,旋即又倒了下去。
“快,隨我來。”黃帝一抖韁繩,白馬飛也似地衝下土丘,急馳入死屍堆中,翻身下馬,將那人翻轉,並用衣袖擦去他臉上的汙垢。
“喫詬!”
這時,眾人也到了。隻見喫詬渾身是血,右胸尚插有一把骨匕,血流不止。黃帝立刻撕下一塊衣巾,為喫詬包紮傷口。
“象罔、常伯,快送喫詬回城,交給俞跗,一定要盡最大努力救活他。”
常伯象罔將喫詬抱上馬背,急馳回城去了。眾人又在死屍中找尋受傷之人。
這時,東南方向又傳來一陣喊殺聲,隨即又有數股濃煙衝天而起。黃帝麵色沉重,說:“不知又有多少百姓要遭殃了。”
旁邊一位鶴發童顏的老者,年齡有六十多歲,是黃帝的老師容成。他見黃帝遠望濃煙處,就說到:“這是北燕燕伯倏與小股騷擾的敵人作戰。我昨天已將您的命令傳達四方各族,由天老負責,要求城外各村寨的人立刻進入涿鹿,躲避炎帝大軍,同時也加強涿鹿的防禦。下午我聽說素女公主率人去了北燕,協助燕伯倏帶領北燕撤退,估計大部分北燕人已入城了,我們也快些回城去吧。”
通往涿鹿的路上,一群群的難民,扶老攜幼,背著僅有的行李,趕著牛羊,抱著雞鴨,馱著裝滿糧食的麻袋或瓦罐,向著涿鹿艱難地走著。在這混亂的人群之中,有一老一少卻互相攙扶著,與所有的準備入城的人不同,他們卻是向著涿鹿城外急匆匆地趕去。這種行為,雖說十分奇怪,但此時人們的心思全在逃命,也就無暇顧及這兩個人了。
看到天色將晚,他們走路的腳步加快了許多。少年說到:“義父,我們要去哪裏啊?”
老年人大約有五十多歲,但飽經風霜的麵容使他看起來有近七十歲。老者抬頭看看東邊,麵色沉重的說:“力牧,不要問了,我也不知去向何方。”他歎了口氣,“總之,我們不能呆在涿鹿城中,蚩尤、少昊鷙他們來勢凶猛,一路所向披靡,黃帝的人馬無人能擋其鋒。現在,兵臨城下,我看這涿鹿城也是朝夕不保,‘小亂居於城,大亂居於鄉’。我們還是先在鄉下找一個避靜之地,躲過這一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