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帝國,隆佑二十七年十月,北疆梁州迎來了它漫長冬季的第一場雪。
梁州是本朝皇族的起源地,傳說中的風水龍脈之所。後來,平定大漠雪原的大將軍葉長天受封北海王,梁州便成了大梁最大異姓王葉氏的封地。
封王於龍脈,足見元帝對葉長天的重視。
葉城北八百裏,是極北神風山脈的餘脈,當地人稱作寒山。此時節,滿目枯荒。
北疆沒有小雪,今年這場更是格外的大。凜冽的北風裹挾著細碎密集的雪花翻越寒山,狠狠席卷著空蕩的原野。寒風如刀,刺骨生疼。
縱然如此,山腳下那二百重甲鐵騎卻依然紋絲不動,甚至連胯下的戰馬也鐵鑄一般。
山上有座古寺,不知建於何時,年深日久,無從考究。當地人便以寒山寺稱呼。寒山寺荒廢已久,直到十年前,來了個穿戴破爛的和尚,一言不發的住了進去,再也沒有下山。
北地民風剽悍,人們信命不信佛,也沒人上山打擾。但是北海王到好像與這和尚相識,還十分敬重的樣子,每年三節總會親自上山拜訪,住幾天。其他時候也隔三差五派人來送一些生活用品。
人們紛紛猜測那和尚是不是某位朝中的大人物,或者江湖上的某位高人隱居於此。一些膽子大的按耐不住打算偷偷上山瞧瞧,結果都是連山腳都沒看到便被北海王的鐵騎攔了回來。漸漸地寒山已經成了一片禁區。
就在城中酒館的說書先生大肆渲染那高僧的故事,人們紛紛遺憾此生不能親眼得見的時候。和尚下山了。
那一天,北疆五十年來最大的一場風雪接近尾聲,獸人南下侵襲的大戰剛剛結束。
那年極寒,獸人早早得沒了食物,又逢大雪。恐怕熬不過去的獸人部落異常凶殘,傾巢而出。戰線蔓延北地三州,戰爭慘烈,葉家兩萬鐵騎損失過半,年近半百的北海王斷了一臂;長子葉翱率軍支援青州,戰死;次子葉穀帶敢死隊偷襲獸人盟主大帳,深入千裏,一命換一命,獸人聯盟就此潰散。麾下五虎將奮勇衝殺,戰死三人。
那一年,王妃懷胎八月,隨軍而行。三子葉軒九歲,披甲護母,遭敵人偷襲,背上留下了深見白骨的巨大傷疤,在鬼門關前徘徊了兩個月。王妃腹中四子受噩早產,被寒氣侵入肺腑,命在旦夕。
葉氏一門已近絕境,即便皇城有神醫妙手,也等不來了。於是,那和尚下了山。
沒有車馬儀仗,不見出塵仙意。仿佛就是一位苦行僧人,踏雪八百裏,進了北海王府。
據說和尚為兩位公子醫治時,北海王長跪於側。
據說和尚進城時,衣履不染纖塵,四十九天後出城時,雪落在光滑的頭頂,他沒有理會……
四子,名為寒山,葉寒山。
三個月後,聖旨駕臨。
北海王加封護國大將軍,享三王俸祿,上殿不跪,無須再每年朝君述職。殉國的兩子同封忠烈王,以皇子禮厚葬。三子四子官封一品,駕同皇子。
一門三王,朝君不跪。做武將做到如此地步,空前絕後。
可這位戎馬一生的大將軍,卻高興不起來。倒不是因為失子之悲。武將死國本就是最好的歸宿,他憂的是聖旨上的另外一條。
元帝感念葉氏忠義,將二公主梁珞顏與北海王世子葉軒指定婚姻,待二人成年後,葉軒入京完婚。同時為保存忠臣血脈,特下旨,待葉寒山七歲時,召進京都,居皇城,入稷下學宮學習,終生不習兵法,不需再做武將。
葉長天雖然是個武夫,也明白功高震主的意思。如果說葉軒的婚約還是為了安撫他的忠誠,那葉寒山入京,就是赤裸裸的人質了……
聖旨明文,已是無法改變。
七年,轉瞬而過,到了葉寒山該上京的時候。於是今天,葉長天帶兩子前往寒山,拜見救命恩人。
當年和尚出城時曾留下話,葉家人此後不許再踏足寒山。七年,葉家人再沒有去過一次,連巡守的鐵騎都撤去了。
今天,三個人冒著漫天風雪登上山頂,卻驚訝的發現那和尚早先一步離去。空蕩蕩的寒山寺裏,隻留下佛堂西麵牆壁上的一首謁:
飄零江湖客
無根苦行僧
言說六根淨
何曾離了情
葉軒不懂,葉寒山懵懂。隻有葉長天看著靜默了許久,最終長歎一口氣。二百重甲奔馳離去。
半個月後,兩隊騎兵開進了梁州城,直奔北海王府而去。這兩隊人,一隊與駐守在此的北海王鐵軍十分相似,具是玄甲重鎧,另一隊則截然相反,金甲銀靴,裝備華麗,為首那人更是鮮衣怒馬,在白為底色的梁州十分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