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從“操場”走向“職場”(1 / 3)

一、大學環境與工作環境的區別

社會工作環境與校園環境在很多方麵差異較大,初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應積極轉變觀念,盡快適應新的環境。一般來說,工作環境具有如下特點:

1.生活節奏明顯加快

大學畢業生離開校園踏入緊張的職場,就意味著結束了以學業為主的簡單而寧靜的大學生活方式,輕鬆活潑的校園文化氛圍往往被緊張、快節奏的工作氛圍取代,工作過程中目的性和時效性更強,而且沒有了寒暑假和大段自由支配的時間。要做到工作中精力充沛,不遲到不早退,就必須養成良好的作息製度和生活習慣,學會科學地管理時間,拋棄大學生活中的自由散漫,並對照新的要求調整自己。

2.工作壓力顯著增加

初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很快會感受到工作的壓力,這主要源於兩個方麵:一是由於缺乏實際工作經驗,處理事情時常不得要領,甚至還會犯錯;另一方麵,學校培養模式和實際工作需求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可能會導致部分畢業生剛開始工作時發現自身知識結構有缺陷,從而感到力不從心,受挫感強烈,這也會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大學畢業生麵對工作壓力,隻有坦然地麵對,並不斷地按照新的工作要求提高自己,化壓力為動力,不斷地向書本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向周圍人學習,提升自身相關的知識、能力和素養,盡快適應新的工作要求,才能在新的環境中很好地成長。

3.人際關係複雜

處理好人際關係是每位大學畢業生踏入社會後必須麵對的重要課題,這裏的人際關係主要是指通過不懈努力建立和諧的工作關係,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而不是指投機取巧,搞不正之風。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交往對象是老師和同學,關係相對單純,一般無利益衝突。進入工作崗位以後,麵臨不同年齡段、不同背景的領導和同事,交往方式與大學時代有很大不同,有時還會出現利益上的衝突。初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都會感到有些不適應,這就需要盡快融入工作環境,以誠待人,勤懇工作,以實際行動取得領導和同事的信任。一般來說領導和同事都喜歡勤於思考、工作踏實、樂於奉獻的新人,而那種隻會誇誇其談、遇到事情不願承擔責任的新人難以取得大家的信任。

新的職場環境要求身處其中的大學畢業生的行為方式要有所改變,及時完成從大學畢業生到職業人的社會角色轉變,尤其必須牢記:學校裏老師同學可以理解我們、寬容我們,犯些小的錯誤可以原諒,但職場環境是現實的,是剛性的,必須承擔更多的道德和法律責任,如果工作不到位,或者違反了工作紀律就要被追究責任,甚至被處罰。美國佛羅裏達大學的費得曼(Daniel Feldman)教授係統研究和歸納了大學環境和工作環境存在的差異。

二、學校人與職場人的角色區別

社會角色(social role)是指與人們的社會地位和身份相對應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範和行為模式。學校人與職場人的根本不同在於角色不同和要求不同。

1.角色不同

(1) 社會責任不同

學生角色的主要責任是學習,在家庭和社會的幫助下,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和提升綜合素質,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基礎。而職業角色責任則是用自身的知識和能力,按照一定的規範開展工作,為所服務的單位創造效益。

兩種責任履行所產生的後果也是有區別的,學生角色責任履行得好壞,主要關係到本人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水平,體現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負責程度上;而職業責任履行得好壞,則關係到本人的工作表現,關係到所在團隊的工作業績,影響到單位的利益,有時完成得不好甚至會給單位造成重大損失。

(2) 社會權利不同

學生角色的權利主要是得到經濟生活上的保障,依法接受教育,享有學習的權利。而職業角色則是依法行使職權,開展工作,在履行工作崗位職責的同時有權取得相應的工資報酬。

(3) 社會規範不同

角色規範是對角色扮演者的行為規定。對於不同的社會角色,就會有不同的行為規範和要求。如學生規範多以人才成長的規律為出發點,按照科學的教育體係,將其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學生角色除了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之外,還要遵守學校的規章製度和學生行為守則。而職業角色的規範除了國家法律法規外,受到的社會規範和崗位規範的約束更為嚴格。雖然不同職業的要求不同,但對職業角色的基本規範是相通的,如愛崗敬業、工作勤勉等。對於剛剛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而言,常常會感到職業崗位的紀律和管理製度過於嚴格,難以適應,或是認為領導對自己的工作要求過於苛刻,這多半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一個職業人,應遵守的社會規範已經提高了。

總之,學生角色與職業角色的不同點在於:一個是受教育,通過學習科學知識,逐步完善自己,為將來服務社會做好準備;一個是用已掌握的本領,通過具體工作為所服務的單位付出,需承擔更大的義務並享有更大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