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那年,阿花的爹娘去趕集,在趕集回來的時候,路上遇到了這邊山頭的土匪,被綁架成了人質,最後沒談攏,阿花的爹娘便雙雙共赴了黃泉。往年的圍剿也隻是做做樣子,圍剿的力度並不是很大,所以大家都相安無事,土匪們也隻是偶爾搶槍食物什麼的,而那年恰好遇上了新官上任,這第一把火就燒到了土匪的頭上,就這樣,阿花再也沒了爹娘,這附近的山頭再也沒有了土匪。
好在這新上任的縣令還算有良心,看在阿花沒了爹娘,年歲也還算小的情況下特地的命人給阿花家送來了十兩白銀,以及爹娘的遺物,連喪事都是衙門派來的人操辦的,一連幾日,阿花過的恍恍惚惚,隻是在下葬的時候好像清醒了般地趴在爹娘的棺材上不肯下來,隔壁牛大嬸實在是心疼這個姑娘,好言相勸,終於是辦完了喪事。
一個十歲的姑娘,就有了十兩白銀,村裏大部分人都覺得值,畢竟以阿花家的條件想要掙到十兩白銀那簡直要等到猴年馬月去,甚至還有幾戶人家想著給自己的兒子定親,畢竟娶了阿花之後還有一畝地(雖然地不是很好,但好歹也是有一畝啊)啊,房子啊,牛啊還有十兩白銀都是自己兒子的了的。
這牛家村難得有什麼大事情發生,這件事情在村裏的關注度一直持續不下,就在全村人對於這一大事件議論紛紛的時候,阿花一個人關上了院子裏的門,趴在爹娘的遺物上嚶嚶哭泣。別人看到了阿花沒了爹娘,有了十兩白銀,但阿花覺得自己是沒有了給自己梳漂亮小辮的娘,沒了自己委屈時安慰自己的爹爹,平時溫暖的家就隻剩下了她自己一個人。阿花抱著爹娘趕集卻沒能背著回來的包袱,默默流淚,這包袱上麵幾乎有一半浸染了已經變成褐色的血,不知這是阿花爹娘的還是土匪或是官兵的血。
阿花揉了揉紅腫的眼睛,打開了裹得緊緊的包袱,發現染了血的糕點就更加抑製不住的哭了起來,這是她最愛吃的綠豆糕啊,爹爹和娘那麼愛她,他們人那麼好,為什麼土匪還要殺了他們呢?
阿花突然忿恨起來,她恨土匪,也恨衙門裏的人,為什麼偏偏死的人是自己的爹娘,可是她卻又清楚的記得爹爹曾跟她說過,人活著要快樂,恨會讓人變得不快樂,阿花覺得她要聽爹爹的話,現在爹娘都不在了,他們之前給自己說的話自己一定要都記著,自己孤獨的活在世上,也隻有記憶中的爹娘要好好存著,不能忘掉,可是這痛苦,卻又來的這麼真實,讓阿花不知所措。
好在隔壁的牛大嬸是個心腸熱的人,自從爹娘走了以後,牛大嬸向別家討了一隻小黑狗送給了阿花,想著為阿花作伴,除去在阿花剛剛沒了爹娘的那個時候陪著阿花住了小半月,之後都是阿花和小黑狗作伴。牛大嬸時常幫助阿花忙裏忙外的,就這樣還被村裏一些人說成牛大嬸是為了貪圖阿花的錢財,阿花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在爹娘的教育下還算是一個明辨是非的人,爹娘在世的時候,牛大嬸也是很喜歡阿花的呢,因為牛大嬸隻有兩個兒子,一個比阿花大十歲,早就娶了媳婦,還有一個比阿花大了兩歲的虎子哥,那個時候牛大嬸還說要將阿花娶進門呢,所以阿花才不管別人說什麼,她自己知道牛大嬸是個好人就可以了!
就這樣,在牛大嬸的幫助下,原本就懂事的阿花迅速成長了起來,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將家裏照顧的很好了。對了,阿花家的一畝地也租給了村裏的宋婆婆家,宋婆婆的地正好和阿花家的地連在一起,因為種起來方便,所以順道租種了,畢竟阿花一個人也是種不了的,就算村裏有人願意幫她,可人家也有自己的地要種,再說了,幫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呢?阿花現在家裏的財產就是一頭牛(因為阿花對牛很有感情,所以她沒有賣掉,到農忙的時候會租給別人)、一隻小狗(阿花給它起名叫豆豆,因為阿花覺得小黑狗的眼睛圓溜溜的像豆子一樣)、院子和每年宋婆婆給的租金六百文(因為地不好,但宋婆婆還是給了比一般人要給的錢多了兩百文呢,這讓阿花很感激宋婆婆一家人)。
第二年春天的時候,這牛家村的山頭上來了一群和尚,原來是一個原本雲遊四海的老和尚雲遊到了牛家村的時候發現這一片地方相對繁華的縣城來說比較偏遠,經濟不發達,香油錢幾乎掙不到,所以沒有廟,可是這個老和尚卻覺得這裏依山傍水,是個修行的好地方,所以帶著他的弟子們決定在這裏的山上常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