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開,日月輪照。神州久分,央央歸統。在統一過程中,戰爭是必然的。烽火連年,戰火很快燃燒到楚國,而楚國是秦國一直夜不能寐的大國。也是沒被秦國滅亡的,最有能力抗擊秦國諸侯國。秦國一直想滅楚國,恰時機成熟,秦王嬴政便在朝廷上商量伐楚國事。嬴政高坐,群將堂聚。
秦王嬴政對群將商議道:“自武安君白起攻破楚都郢以後,沒能和楚真正打過打仗了。現楚王昏庸,民無聊生。寡人想為楚人伸張正義,眾位愛將有何良策?”
“末將願領雄兵二十萬,踏破楚城。俘虜項燕、負芻,還楚人太平。”一大將器宇軒昂出列奏道。
秦王嬴政看了看,原來是滅燕將軍李信。便道:“寡人想聽聽,有成將軍如何用二十萬去破楚國的四十萬。”
李信細細解道:“楚軍雖有四十萬,減去斑白者十萬,減去幼小著十五萬。加上楚軍害怕秦軍而逃跑者,實際戰力不足十五萬。而我軍常年作戰,戰鬥力至少比楚軍高上一倍左右。若末將提雄軍二十萬,足以破楚軍四十萬。”
秦王嬴政看李信道的是,胸有成竹。而李信又有,實際的作戰能力。曾一戰逼死燕太子丹,殺了燕王喜。為自己報了荊軻行刺之仇,十分值得信賴。為了穩妥起見,秦王嬴政還是向某位老將請教道:“王翦將軍以為如何?”畢竟當年打敗四十萬趙軍的白起,沒攻下趙國,王翦一舉攻破趙國。又攻下燕國,久經沙場,必有高見。
白髯浮飄的王翦,捋了捋虎須,三角銳利的眼睛,可以把世事看穿。先前一步,奏道:“非六十萬攻楚不可!”
“將軍老矣,何以六十萬虎狼對四十萬羊群。”信心滿滿的李信道。
秦王嬴政沉思片刻,若用六十萬大軍,消耗巨大。何況將軍的職責,本是勢均力敵便以智勇取勝。看來王將軍老了,不堪重用。六十萬大軍可是我秦國大半軍力,萬萬不可。就算二十萬,寡人也不能讓李信獨任,倘有疏虞,後悔莫及。須臾,秦王嬴政喜怒不言於色,向另一將問道:“蒙將軍,你認為二十萬可否伐楚?”
“末將以為能用智謀能取勝,最好是四十萬大軍。”蒙恬拱手奏道。
秦王嬴政道:“李信將軍有智謀,你有勇力。足以破楚。”隨即下令傳檄,李信為平楚上將軍,蒙恬為次將。領兵二十萬,出秦伐楚。
李信信心十足跪接調兵虎符,接上將軍印。蒙恬跪收副印,部署完畢。
“咳咳!老臣年邁,舊疾複發。懇請大王,讓末將還頻陽養病。”王翦幹咳幾聲奏道。
秦王嬴政依允道:“將軍勞苦功高,寡人準許。特賜將軍,用寡人的馬車護送回鄉。沿途官吏,以禮相待。望將軍早安,以報國家。”
王翦告老還鄉,低調平常。秦王親送王翦,又親送李信的大軍。
旌旗蔽日,李信臨行前,秦王嬴政拍著,李信左護肩玲瓏豹頭,金甲道:“國家重托全在將軍,寡人已在鹹陽備好慶功宴,候將軍早日凱旋。”
“末將必竭力克楚,早日與大王相聚。”李信拱手,跪拜。
秦王親手扶李信肩起來,李信率領二十萬大軍金甲閃閃,浩浩蕩蕩向秦楚邊界開拔。
早有細作,飛報楚王負芻。負芻大驚,緊急連夜詔楚將項燕商量。得知伐楚的是秦國名將李信。李信曾攻破燕國,逼燕王逼死太子丹,殺死燕王喜。得知隻有二十萬大軍,項燕對負芻拜道:“大王放心,秦國這二十萬大軍,末將讓他有去無回。”
楚王負芻對項燕拜道:“寡人的江山全靠將軍了。”加封項燕為上國柱,領兵四十萬,抵擋秦軍。一麵向齊國求救,齊國收到秦國威脅,既畏懼,又想坐收漁利,故做做樣子沒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