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島蠻洲 第七十六章 何去何從,百廢待興(二)(2 / 2)

接下來的三天,新成立的聖龍嶺族老會開始製定研究家族的發展大計。長遠的規劃,組織構架的搭建調整,重建生產之類的事情都需要進一步的詳細商討,不過這些都不是李洵所擅長的,他也並未出席。雖然開始的時候仍有族老時不時的向他報備、征求意見,被他幾次婉言拒絕之後,林仙兒識時務地宣布此後家族的大事,隻是分階段、挑重點地向聖使大人定期做請示彙報。這條新政的出台李洵可是為此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回到北香閣,李洵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飛小翠和小灰。當日在崇玉島小翠和小灰就已經適應了室外的生活,如今在蠻洲,物產豐富,空間廣闊,更加不能將它倆憋在室內圈養。不過李洵和兩個小家夥也同時約定,每隔兩天他倆就要回來向李洵報到一次。這樣的話小翠和小灰最遠隻能飛出一天的路程,就必須返回。李洵這樣安排,自然是擔心蠻洲形式太過複雜,各種妖獸數不勝數,處處危機,甚至魔修的存在也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小翠和小灰此前已經去過了舒家寨、秦家寨,對聖龍嶺附近的地形地貌都比較熟悉,所以在聖龍嶺周邊地區李洵並不十分擔心兩個小家夥的安全。

小翠和小灰已經成為李洵的得力助手,不過一天的路程,即便李洵這裏出現什麼突發的狀況,它們也能及時的趕回來。同時將兩個小家夥放飛在外邊,相當於多了兩個高空的運動偵察情報員,可以及時地發現聖龍嶺外圍的風吹草動。

李洵所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整理自己的物品,這項任務說起來簡單但是實際上極為繁重。戰敗魔修之後,李洵有相當數量的術法,丹藥,法器需要花費大量時日好好梳理。尤其是對戰魔修時候的一些心得體會要及時地加以總結。

放飛小翠和小灰後,李洵立刻在北廂閣靜室之中端坐下來,將到達靈玉礦之後的一幕幕景象如同流水一般浮過腦海。林家寨外和黃衣大漢以及褐衣人的鬥法首先出現在李洵的眼前。李洵再次仔細回憶彼時雙方進攻和防守中的每一個細節,然後不停地用手模擬當時的場景。當時自己覺得是最為合理的應對招式,現在看起來竟然充滿了無數的漏洞,可以給對手創造太多的殺機。好在對方實力也不是很強,又認錯了人,貿然出手,自己才能有驚無險的戰而勝之。

土藤鞭原本是黃衣大漢的法器。李洵得到之後,並沒有太過重視。不過李洵築基之後,成為先天之體,五行靈根資質得到全麵的提升,其中以土靈根提升的幅度最高,土藤鞭的作用開始逐漸地發揮出來。此後的幾次大戰,土藤鞭都起到了出其不意、一招斃敵的作用,現在已經成為李洵得心應手的進攻利器。如果深入研細土藤鞭的使用方法,提升土藤鞭的品質,李洵會得到更大的幫助。

與李洵對戰的褐衣人使用的是冰係術法,法決現在就在李洵的手中。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冰係術法品質都在水係術法之上。在啟靈島吞服寒乳之後,李洵就有了修習冰係術法的基礎,因此冰係術法的修習也是李洵將來的必修科目之一。

想到這裏李洵當即將記錄褐衣人冰係術法法決的玉簡和土藤鞭取出放在位置突出的一塊地方。

為了追趕不告而別的二夫人舒環,李洵在林家寨外的山嶺上與摩崖嶺的四當家、六當家狹路相逢。看得出來四當家的法劍遠遠超過了李洵所使用的法劍的品質,至少達到了中品的層次,所以四當家的法劍現在自然也成了李洵對敵的首選法器。四當家的劍法造詣也相當不凡,不過李洵並不準備修煉四當家的劍術。幾次大戰的經驗告訴李洵,劍招的精妙與否不在於它有多麼的繁雜和花哨,而在於它是否實用,在這一點上隻有一招劍勢的青元劍訣就顯得更為不凡。每次修煉青元劍訣,李洵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仿佛這一招劍法可以演化出無數的可能性。根據戰場上的變化隨時的進行調整,以不變應萬變,最終達到人劍合一的境界,所以青元劍訣就是最最頂級的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