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靈地傳承不易 第一章 青靈有仙,傳承弱小(1 / 2)

鍾南大陸最北端的天海洲,群山圍繞,峻嶺連綿。

傳說這裏原本一馬平川沒有什麼山脈,天海洲和鍾南大陸其它的陸地大洲緊密相連,暢通無阻。但是萬千年前,不知道什麼原因,有大神通者用無上法力趕山而至,由此造成的結果就是,天海洲硬生生地被切斷了和鍾南大陸其它陸地大洲的聯係。山海環繞包圍之下,天海洲實際上就成了一座方外孤洲。更有甚者,阻斷天海洲和其它大陸聯係的山脈在天海洲內仍然餘脈綿延不絕,像一根尖銳的刺,直直深入到天海洲大陸的腹地,幾近將天海洲一切為二,隻是在臨近大海幾百丈左右的地方失去了雄霸之氣,逐漸變成了低矮的丘陵,這樣一來,從天空向下望去,天海洲的實際形狀,更像是兩麵環山,兩麵傍海,更接近除去兩邊的各一豎筆畫的“山”字,也像極了被折斷了兩根尖刺的三股叉變成的獨角叉。

阻斷天海洲的群山沒有具體的名字,但是蜿蜒進入天海洲的山脈卻因為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四季如春,常年青蔥翠綠。因此天海洲的人們稱之為青山山脈。青山山脈上山勢高低起伏,大小山峰無數。群峰之中不乏高聳入雲者,也不缺風景俊秀者,不過其中最出名的反而是深入天海大陸腹地處於青山山脈中遊的不高不低的一座山。此山,名曰清靈。

相傳八百年前,青靈道人在青靈山飛升,成就仙人,稱清靈真仙。清靈真仙感念此山之恩,封青山山靈,賜名青靈山。有了清靈之名後,青山山脈的其它群峰似乎都被青靈山奪走了名聲和靈氣,所以原本方圓幾百裏的青靈山,反而成了青山山脈的代名詞。青靈山上最高的山峰名曰青雀峰。青雀峰峰高近五百丈,上有一個修仙門派,名曰清靈宗,據說是繼承清靈真仙的衣缽而建立起來的。

相傳清靈道人仙升前將其道法感悟傳給了對他有恩的一位修士,使這位修士在百年間成就金丹真人,這個修士便是傳聞中的青悟真人,青悟真人執清靈真仙之念,在清靈山建樓築閣,並且大約在兩百多年前開宗立派,收錄門徒,延續清靈道人的傳承。現在的清靈宗掌門清虛子便是青悟真人的開山大弟子。青悟真人將清靈宗規劃的中規中矩,像模像樣,但是傳道工作卻是做得馬馬虎虎,讓人難以恭維。好在清悟真人也有自知之明,做好這些宗門的基礎工作後,他就把傳道解惑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首徒清虛子,然後閉關不理世事。由於建立宗門時間太短,所以如今的清靈宗不過是隻有三四十個內門弟子的迷你修仙小門派。掌門清虛子是築基中期修為,加上一個傳功長老,一個執事長老,形成了所謂的三巨頭,不過後二者也僅僅是築基初期和練氣大圓滿的修為。餘下弟子更不用說,也都是煉氣期的修為。這樣的實力在天海洲兩大、六中、十三小門派中也隻能排在最末尾,甚至還不如一些實力稍強的修仙家族。小是小了點,不過清靈宗發展極為低調,門人弟子不以資質為入門首選,而以品行為重,所以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卻極為和諧。這些年在掌門清虛子和兩位長老的帶領下,經過眾多弟子的共同努力,清靈宗完成了最開始的積累階段,發展逐漸步入正軌,出現了快速興起的跡象。然而修仙界的弱肉強食可不是玩笑之談。清靈宗坐擁靈山之地利,早就被天海洲其它修仙門派所覬覦。

天海洲公認的實力最強的修仙門派是萬法門和化玄門,萬法門有二位元嬰老祖坐鎮,結丹期修士也有二十多人,化玄門與萬法門實力處於伯仲之間。兩個門派之所以沒有動手滅掉清靈宗,最主要的原因是互相忌憚。兩大宗門的關係不僅僅是一直不睦,而是曆來針鋒相對,勢同水火。據說為了爭奪對天海洲的控製權,化玄門與萬法門之間小規模的毆鬥數不勝數,較大規模的鬥法也不下百餘次。甚至在一方強勢,另一方實力較弱時,強勢的一方甚至曾經打入過對方的宗門腹地,可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強勢的一方最終損失慘重,铩羽而歸。大約兩千年前,兩大門派在青山山脈附近展開了一次空前絕後的大規模血戰,雙方築基以上修士盡出,殺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大批高階修士在此戰中隕落,不過結果仍舊是雙方再次兩敗俱傷,此役之後兩派實力大減。天海洲一些心懷異誌的修士趁此之際,紛紛脫離兩大派的束縛,一些小門派如雨後春筍般產生出來,形成了今日天海洲的修仙格局。

爭鬥了這麼多年,化玄門與萬法門的新仇舊恨已經深深印在了骨子裏麵,矛盾可謂不可調和。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爭鬥,也使得雙方達成了某些共識,那就是以青山山脈為分界線,雙方各自規定不允許對方的修士進入到己方勢力範圍,一經發現就立殺無赦等等。而八百年前青山山脈出了清靈真仙,使得這個青山山脈這個雙方的中間緩衝屏障似乎又增大了很多。雙方都是心有不甘,但是也無可奈何。那種兩人都想偷吃葡萄,一者擔心葡萄比較酸,二者又要防範自己吃葡萄的時候對方下狠手的個中滋味,即便他們自己不一定說的清楚。還有就是這個清靈真仙,雙方還是要謹慎介意一下的。對於修士,尤其是大法力者,通常都是非常在意自己的衣缽和洞邸歸屬的。雖然兩大派建派近萬載、底蘊深厚,也有先祖成仙飛身天界,可是如果真的滅了清靈宗,清靈真仙要報複,兩大派也都吃不了要兜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