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微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中的“本、量、利”(1 / 2)

小微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中的“本、量、利”

財稅研究

作者:周蒨

摘 要:討論小微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問題。根據我國經濟市場情況和融資金投資環境,初步討論了小微企業在回收應收賬款中顯現的集中問題,包括賒銷期的延長、融資的途徑和管理的風險和成本。小微企業應圍繞外部的法製環境和融資渠道,內部的賒銷製度、管理製度、信用檔案管理等方麵綜合考慮,鞏固應收賬款的審批與管理力度,保證有效回款率,減少低效資產占用,提高小微企業自身成長性和競爭力。

關鍵詞: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財務管理

在企業管理體係中,應收賬款伴隨企業獨立法律人格的產生而自始存在,直至歸於消滅,常常會呈現和企業的成長性同向變動的發展態勢,使得企業麵臨債權力和贏利能力同步增加的困擾。以產銷經營實務考慮,應收賬款承載於企業的銷售業務,產品運載過程中發生的必需時間消耗、收入的確認計量原則等都表示,企業不可能完全消除應收賬款業務,以企業戰略發展的眼光看來,應收賬款是一項昂貴的機會成本,不加限製的擴張會成為公司的一項沉重負擔,而流動資金不充足的小微型企業是難以長期背負高額的應收賬款項目的。現階段我國政府已進入職能轉變時期,簡政放權等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小微企業應重視市場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合理安排應收賬款,提高企業資本運用效率,將有限的資本運用到核心業務和專業化技術等領域,提升企業競爭實力。

一、“本”小利微——小微企業現狀

筆者為掌握小微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管理現狀,以北京海澱區、朝陽區、昌平區、大興區的152家小微企業為調研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40份,回收率達到92.1%。並結合中國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絡數據、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數據進行討論。

1.賒銷賬款周期長。2011年7月頒布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首次增加微型企業類型,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由於企業發出商品或提供服務的時間與開具發票、確認銷售收入三者時間不能同步,小微企業的會計賬簿中都或多或少有應收款項。調查中顯示,感到資金緊張的企業占62%,85%的企業存在收賬款回收期限長的難題。根據小微企業所處行業性質不同,有的行業如餐館、酒店等,慣於采用預收賬款、現金銷售等方式經營,銷售賬款周轉率較高。以商品供應和技術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回收期較長,有時需要6-8個月甚至更久,這類企業為維護和拓展銷售渠道,保證穩定的客戶源,會提供較為優渥的賒銷期、現金折扣等。因此,資金問題幾乎困擾著大部分的小微企業,他們采用拆了東牆補西牆,相互拖欠的辦法緩解難題,是以形成了惡性的循環。

2.融資資金難覓。我國各大銀行的貸款中心都在由個人房貸業務向企業商貸業務轉移,擴大企業的貸款額度,僅2014年上半年中國人民銀行已2次宣布下調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以期整體提升銀行貸款餘額,雖然降低貸款準備金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流動性,但小微企業和大型企業的融資地位依然懸殊。根據筆者查詢商業銀行的公開數據以及對企業人員的訪談,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會高出大企業10%-20%,而且附加提供擔保、抵押等條件。銀行高額貸款利率和嚴格的資質審核條件讓小微企業難以消化,調查顯示,88%的小微企業沒有向銀行申請過貸款。他們的貸款需求受抑製於上漲的貸款時間成本和貸款資金成本。雖然,風投公司也能為企業提供資金源,但我國的風投行業規模偏小,要求融資項目的投資資金安全係數偏高,小微企業在這一募資渠道的融資亦受阻。

3.風險成本高。隨著小微企業擴大自身銷售量,近期逐利的行為,致使應收賬款的收款期延長,發生賴賬的可能性增高。他們居安而不思危,不能未雨綢繆的建立防範機製,預防壞賬的發生。遇到拖欠賬款、流失賬款的情況不能采用及時有效的法律手段。使得企業每增加一筆拖欠賬款,其花費的管理成本、壞賬準備、機會成本都要大於取得的成效。在催收應收賬款的過程中,消耗的人力費、維護費、手續費、訴訟費等,低效資產的資本占用最終將為企業發展伏下安全隱患。

4.人才稀缺。近年來人力成本上升時逐步顯現,部分東南部沿海地區的企業已將勞動密集型企業遷往越南等勞工成本更低廉的國家,我國企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優勢喪失。小微企業對人力成本的上升較大型企業更為敏感,既難找到低成本的一線基層員工,也難找到於企業發展契合的高知識、高技術人才。調查顯示,近70%的一線員工有著騎驢找馬的觀望心態,對企業忠誠度較低,人員流動性大。部分崗位處於月月招聘、年年招聘的狀況。而富有經驗的經理人更願意到大企業工作,即便找到了經理人,中小微企業也很少尋求融資,家族式企業的特點在此展現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