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以哈佛人的眼光看中國(1 / 2)

十一、以哈佛人的眼光看中國

了解國情,擴大視野

我們憑常識就可以知道,企業家如果不能充分認識當代的經濟形勢,不能全麵了解國情,不管是本國國情,還是意欲涉足其中的外國的國情,就算你所做的產品市場分析再深入、再詳實,你的產品組合管理采取多麼富於想象力的方式,這都不會有太大的價值,即使是普通國民,也應該對國家有關事態的發展和政府的長遠戰略及各項政策,及其將會對國民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等問題,進行必要的了解和監督。而作為一個企業家,就更應該了解國情,擴大視野,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當前,在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潮流中,我國也已經在孕育和興起一場科學技術大發展的新浪潮。先進的科學技術正在大量被運用於生產的各個領域,我國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市場結構、社會需求模式、企業組織經營方式等都將不可避免地隨之發生深刻變化。

當前,我國正在深入地進行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八五”期間,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年均增長率為12%。國家經濟增長快,發展快,無疑給企業家和企業更加拓寬了他們發展的空間。社會主義市場體係日趨完善,新稅製已經基本建立並正常運行,宏觀調控體係的框架已經初步建立並初見成效,法製也日漸健全。這一切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寬鬆的和有保障的環境。

同時對外開放政策也使我國經濟廣泛地參與生產的國際分工,與世界經濟聯係更加密切。這就意味著我國的企業將更多躋身國際市場,參加國際競爭,在與國外的對手競爭中經受考驗,求得發展。

哈佛商學院一年級開設的“企業、政府與世界經濟”一課也就是綜合了經濟、政治、曆史、金融、法律、工商業政策等學科的知識,來教導學生學會分析和了解一個國家的國情,了解它的經濟戰略。哈佛的教授們認為,企業家應該是“萬事通”,不僅要了解本企業的情況,更要了解國情,了解世界,才能適應環境,走向成功。

總之,我國廣大的企業家必須勇敢地接受挑戰,廣收信息,了解國情,充分利用新技術革命提供的有利機會,造就自己和企業的輝煌。

國情分析的原則及步驟

一個國家的國情,對每個國家的國民和企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企業為了做出與所掌握的國內外經濟情況相適應的對策,非常有必要從各個角度對國情問題進行全麵細致的分析。

企業對國情的分析應該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國家政府的一舉一動對社會經濟發展繁榮的景氣環境,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影響。因此,必須對這個景氣環境進行全麵的分析和了解。同時還要知曉和掌握政府行動受到哪些壓力以及哪些因素的製約。隻有這種站在政府首腦決策人的立場上進行分析思考才是有效和切實可行的。

(2)國際景氣環境的狀況,對國內景氣環境的繁榮起著重大的作用,因此,任何有長遠眼光的企業家,都不可忽視對國際景氣環境的了解和分析以及這個大係統對本國國情這個小係統的影響和製約。例如,能源、黃金、國際貿易的流通,以及支配國際貿易流通的機構——歐佩克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貿易組織等,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經濟環境的繁榮程度。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與國際市場的逐漸融合,中國的小環境將越來越大地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因此,這些因素對了解本國國情,當然對了解別國國情都是很有必要的。

(3)要曆史地分析國家的發展戰略。每個國家都必定有其一定時期內的發展戰略、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以及為實現這個目標而製定的各項政策。對它們進行曆史的分析,就有可能掌握國家發展的大致軌跡,並能作為麵向未來的思考方法而運用,預測國家將來發展的方向及各種相應的可能政策。

(4)進行比較。要將國家作為世界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經濟狀況是否景氣的分析研究。通過將本國的國家經濟動態和他國的狀況進行比較分析,就會明顯地發現問題,找到國情中對企業發展有利和不利的方麵。

利用上述各項原則進行的分析研究,不是一般的經濟活動分析和理論探討,它能夠將可利用的各方麵的情報加以係統化。這樣,對企業家來說,無論在國家發展的什麼階段,無論何人當政,都可以明確所直接麵臨的重大選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