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現階段農村遠程職業教育政策選擇
職業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個領域,對公共政策的分析有助於更好地把握職教政策。公共政策是指執政黨和政府采取的用以規範、引導有關機構團體和個人的行為準則和行動指南。我國的職業教育政策可定義為,黨和政府為貫徹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解決職業教育問題,達到職業教育目標,實現職業教育發展而采取的規範和引導職業教育相關機構及個人行為的準則和行動指南。新農村建設進程中農村遠程職業教育發展的的政策選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轉變政府職能,調整越位,彌補缺位,明確發展農村遠程職業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行為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是一個內涵豐富、任務艱巨的過程,管理體製和管理方式的轉變是關鍵要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多元化和微觀主體體分散決策的普遍要求與現行教育體製中政府治理缺位與越位並存的矛盾,要求以完善學校法人治理結構為核心,以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為原則,政府加強宏觀調控,放鬆教育活動的微觀領域;學校和行政部門能做的事,堅決由學校去做;地方政府和省級政府能做的事,堅決由地方政府去做;市場和政府能做的事,堅決由市場去做;政府做學校和市場不願做和沒有能力做的事。從目前來看,農村遠程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新型弱勢教育類別,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從受益與投入主體的一致性原則看,從產業結構升級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對人力資源培訓的巨大需求看,從消除教育差別合理發揮政策的公共性來看,大力發展農村遠程職業教育都應主要是政府行為。在明確這一宗旨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實施各項政策策略。
2、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產業結構發展的需求,重新定位農村遠程職業教育發展目標
一是從教育分類來看,應用性專業教育是農村遠程職業教育的基本特性。農村遠程職業教育作為整個農村教育係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相對的,有著自己特殊的地位和任務。在我國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不斷加速的情況下,培養大量的中高級應用型人才,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高素質的人才支持,是農村遠程職業教育的基本任務。二是從人才需求結構看,技術-業務型崗位是農村遠程職業教育的基本定向。目前我國農村最缺乏的人才就是精於技術和業務的人才,如農藝師、業務員、高級工、技術維護和應用開發人員等。這說明農村遠程職業教育不是不需要,而是需要瞄準技術性、業務性的崗位,抓緊改革辦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出過硬的、適合農村需要的技術性和業務性人才。三是從工作分析的角度看,職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是農村遠程職業教育的實施重點。如果說當前農村遠程職業教育水平不高的話,那麼首先表現為實踐和業務能力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沒能擺脫學科性教育的框框,沒有走出一條高效的、有職教特色的、能夠強化技術與業務能力訓練的新型教育模式。因此,全麵強化農村遠程職業教育實踐能力,培養出能夠充分勝任技術一業務崗位的綜合素質,是今後農村遠程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
3、建立農村遠程職業教育成本補償機製
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遠程職業教育的投入,對企業開征職業教育稅。縣域農村遠程職業教育是成本高、收益率相對較低的教育類型,非國家投入難以持續為繼。因此,政府應該成為農村遠程職業教育辦學的投入主體,農村遠程職業教育投入要單獨預算,並對農村遠程職業發展做出連續性的規劃,以便使農村遠程職業教育投入有一個持續的政策保障。政府應大力推行農村遠程職業教育券製度。發行農村遠程職業教育券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教育財政新的運行模式,有利於整合縣域農村職業教育資源,有利於為貧困地區學生接受遠程職業教育提供經濟保障,有利於調動遠程職業教育舉辦者的辦學積極性和提高辦學質量,不僅體現了政府引導教育需求、調整教育結構、保證教育公平的宏觀調控功能,也能夠有效拓展民間資金進入教育領域。根據教育成本分擔的能力原則和受益原則,企業也應該有分擔職業教育成本的義務。政府可以通過對企業開征職業教育稅的形式使企業合理分擔職業教育成本。為了使農村遠程職業教育獲得充足的資金,應盡快通過立法對企業開征職業教育稅。根據效率原則和財政原則,職業教育稅的課稅對象應指向企業的工資支出,並參照遠程職業教育的經費需求以確定合適稅率。課稅權主體應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即它是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稅。這樣既能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滿足地方遠程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需求,又能加大中央和省級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在此基礎上,建立農村遠程職業教育的轉移支付製度,對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遠程職業教育實施成本補償機製。地方政府在十一五期間進一步大幅度增加對農村遠程職業教育的投入,優先投入縣級城市的優質遠程職業學校和一批有發展潛力、基礎好的鄉鎮遠程職教教中心,使用資金上要有重點、分區域、按批次。對遠程職業學校的就業前景、轉移農村人口、為農村經濟發展的貢獻等方麵做績效評估,投入與績效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