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6、中國的企業文化應重在造“勢”(1 / 2)

中國的企業管理開始進入文化時代。文化以潛在的、不可估量的力量在無形中左右著企業的發展。那麼中國的企業文化究竟應該怎麼發展呢?是按照外國的模式還是采取我們中國自己的塑造方式?

西方的企業文化可以說來源於東方,企業文化的概念最早提出在日本。因為東西方的思維方式不同,西方的思維擅長於執行,從執行中總結文化,而東方的思維方式擅長於全麵,從確定的文化推及到執行。因此,中國的企業文化有自己的基礎,單純的學習製度性文化是有問題的,而且跟著別人的文化則隻能淪為二流文化,必將喪失中國企業文化的精華,從而導致文化的淪喪。

因此,這種沒有結合中國文化底蘊的企業文化營造出現了很多弊端,主要表現在:(1)試圖短期突擊建立企業文化。因為西方的企業文化有很多具體的細節表現,例如製度建設、人性化員工管理等等。很多中國企業奉行“拿來主義”,不論條件,拿來就用,領導自以為向國際化邁進,中層一片吹捧叫好,員工大都怨聲載道,利潤卻是不升反降。這種隻看到具體細節,沒有戰略規劃的企業文化,比沒有企業文化更加可怕。因為它打破一個舊係統,卻沒有辦法建立一個新係統,使企業陷入文化混亂的時代。(2)企業文化萬能論。看到人家西方的企業文化那麼有聲有色,怎麼自己該學的都學了,就是沒有效果呢?一定是沒有學好,於是再去學,把企業文化當成企業管理的不死妙藥,這是短視管理和冒進管理的另一種表現。(3)將企業文化演變成了行業曆史文化,津津樂道自己的企業有多長的曆史,自己的產品和哪個皇帝有什麼關係,躺在故紙堆裏要效益,可惜顧客不買賬。沒有現代的管理知識和理念,就不要妄談什麼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的建設靠灌輸。很多企業一說企業文化建設得不好,就認為灌輸的方法有問題,一切都是宣貫第一。實際上企業文化是做出來的文化,做什麼?做“三品”。哪三品?“人品、企品、品牌”。企業文化的建立首先是領導者個人值得信賴,其次達到人際關係的互信,然後才有管理趨向於有效和自主,最後形成團隊的聯盟,這個過程也是企業從業者人品的顯現、企業形成個性風格、建立品牌的過程,這些不是宣傳教育搞出來的。(5)企業文化和執行文化兩張皮。企業文化首先是注重執行的文化。如果把文化搞成拿出來看的“文化”,那就不是企業文化。

可是很多企業熱衷搞這麼一套文化出來:很精美的《操作手冊》,很煽情的企業精神境界,很完善的員工福利製度,很眼花繚亂的培訓計劃,但是執行了沒有?執行的結果又怎麼樣呢?不能執行的文化或者不被執行的文化隻能是一種廣告罷了。

既然洋為中用有這些弊端,那麼中國的企業文化怎麼建設?個體企業當然有個體企業的不同,但是總體上來說,我們要建造“勢”。

什麼是“勢”?《孫子》曰:“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這個勢,可以理解為氣勢,就是霸氣、傲骨,君臨天下的氣質。那麼企業謀勢,具體謀些什麼?一謀市場之勢,二謀資源之勢,三謀文化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