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揚州,天氣分外焦灼,人心也跟著不安定起來。
蕭超是揚州大學一年級的學生,這個假日一結束,他就將成為學長了。暑期長假對高中生來說著實覺得驚喜,但對大學生來說,仿佛太長了。至少蕭超是這樣覺著的。七月初放假,回去不多日,閑著實在太無聊,蕭超便帶著行李,決定回學校完成社會實踐活動。
七月十五這天,一大早,蕭超便乘車到了學校。學校離他家坐車不過兩個小時,倒是很方便。到了學校,他了解到,留校的人真不少,有新疆的同學,由於家離得太遠,留在揚州打工賺錢;有校學生會社團的同學,由於工作的安排被迫留下;還有一些家不住在同一座城市的情侶,為了使假期不至於將他們分隔異地,於是毅然留下來享受著二人世界.....蕭超沒有人陪,舍友們也都回去了。顯得有些孤寂,不過一個人的宿舍,倒是多了份嫻靜。
簡單打掃了一下宿舍,蕭超便靜下心來,開始擬定為期一個月的實踐計劃。外麵的天氣總是和人唱著反調,盡管是早晨,就算站在濃鬱的陽光下一動不動,也足以讓你汗流滿麵,何況是外麵勞作著的人呢。校園裏,大樹上的知了不停叫喚著,此起彼伏的聲音,一刻也不停歇。好在宿舍樓不熱,沒有空調,一台小的電扇也能消暑。也許這正是是現代建築的價值所在吧:冬暖夏涼。學建築管理專業的蕭超試圖這樣用專業的思想分析著。
對了,既然是學建築管理專業的,那麼實踐的內容應該或多或少和建築有些關聯吧。蕭超這樣想著,把目標鎖定在了建築行業方麵。可是一年下來,除了為數不多的幾次上工地實習的經曆,也沒有和建築有過近距離的接觸,對建築的了解微乎其微,理論學術也還沒接觸過,什麼工作能夠適合呢。蕭超有些擔心和迷茫,甚至是妄自菲薄。考慮良久,最後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先“轉行”吧,蕭超決定。
網絡是最好的工具,蕭超想到求助於網絡,看看有什麼適合的工作,就先做起來吧,畢竟隻有一個月的時間,留給他選擇和猶豫的時間並不多。他在網上找了一些提供暑期工職務的單位,有家教的,有傳單派發的,有送外賣的,有酒店和餐廳服務員的......最後他將目標鎖定在了一家酒店。待遇看起來不錯,做大廳服務員,提供就餐,每天工作八小時,月薪一千五。對於沒有賺過錢的學生來說,光薪水就讓人眼前一亮了。蕭超立即按照網上給的聯係方式,找到了這家酒店的主管。電話上的相談比較順利,對方的聲音就給人一種親切和善的感覺。主管說有工作意向的話,需要去登記一下個人資料,並答應如果願意,隨時可以來工作。蕭超自然很樂意。找工作的曆程還算順利,他把這種順利歸結於自己的人品好。雖然工作內容不是和建築行業有太緊密的關聯,但至少可以學學人家的酒店管理模式和流程呀,行行相通的。酒店的管理模式或許也能給今後自己的建築管理提供莫大的靈感。
蕭超心裏多了一份得瑟,對自己即將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信心,他下決心要拿下這份工作,並且把它做好。足夠的信心也是成功的一半。
嗯,就定下來,第二天就去找主管,做好應有的手續和麵試工作,不出意外,後天就能初入職場了。
到校的第一天上午就在忙著工作的落實中過去,下午倒可以歇歇了。這還是蕭超的第一次暑假留校。以前在中學,暑假隻能呆在家裏,在家人的督促下做著他怎樣都提不起興趣的試題,羨慕著別人豐富多彩的假日。其實那時起,暑假對蕭超來說就不是什麼驚喜了。也許,這個暑假對他來說,才是真正的最有意義的第一個假日吧。
簡單的吃了些午飯,蕭超在校園裏溜達了起來,盡管天氣炎熱,校園裏的大樹還是不少,這些樹都是有幾十年的樹齡,算起來應該是我們的祖父輩了。它們不僅見證了校園的一步步的發展曆程,也給校園增添了無限的文化氣息。走在這樣的樹蔭下,實在是一種享受,不需要遮陽傘,大樹是天然的屏障。前人栽樹,後人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