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海裏各種各樣的奇怪的魚(1 / 2)

(五)大海裏各種各樣的奇怪的魚

蒼茫的海洋,生活著一大群“海洋居民”。約20萬種蝦蟹魚獸,1萬多種植物,還有數不清的微生物,構成了神秘多彩的“海洋社會”。在海洋生活中,為適應海洋環境和生存鬥爭需要,“海洋居民”演化出了各自神奇的功能,形成了奇特的交流方式。相互之間有愛情;有淳樸的父愛母愛;有爾虞我詐;有殘酷搏殺……它們的生存之爭,留下了一個個奇妙的故事,也留下了許多神秘的現象。

能爬、遊、飛的魚

魚兒離不開水,這句話說明了魚一生都在水中度過,所以說在水中遊泳是魚的本能。但是有的魚除能在水中遊外,還能在空中"飛",如飛魚;有的還能在海灘上跳,如彈塗魚。能“飛”能跳這些魚隻具有二項本領。豹魴鮄卻有爬、遊、飛三項本領,可以說具有“海、陸、空”立體運動的能力。

豹魴鮄胸鰭的3根鰭條是獨立的,能夠自由活動,它借助這3根鰭條在廣闊的海底自由自在地爬行。同時這些獨立的鰭條,也是豹魴鮄的觸覺器官,利用它們可以感知海底周圍環境情況。由於這3根獨立鰭條的特殊機能,因而驅動這些鰭條的肌肉也就特別發達。這就是物競天擇、自然選擇的結果——器官用進廢退。

當豹魴從海底爬行轉為在水中遊泳時,胸鰭及鰭前的三根獨立鰭條就收攏,緊貼在體側,以減少在水中的阻力。豹魴鮄遊興達到高潮時,便以極快的速度衝出水麵,繼而展開“雙翅”——胸鰭,在空中飛行。實際上豹魴鮄的“飛”和飛魚的“飛”都不是真正的鼓翼飛行,而隻是依靠風力的作用。

喜歡爬到紅樹的根上麵捕捉昆蟲吃的魚

魚類在水中生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鰓。魚兒離開水,鰓絲幹燥,彼此粘結,阻止呼吸,生命也就停止了。然而,在我國沿海卻生活著一種能夠適應兩棲生活的彈塗魚。

彈塗魚體長10厘米左右,略側後,兩眼在頭部上方,似蛙眼,視野開闊。它的鰓腔很大,鰓蓋密封,能貯存大量空氣。腔內表皮布滿血管網,起呼吸作用。它的皮膚亦布滿血管,血液通過極薄的皮膚,能夠直接與空氣進行氣體交換。其尾鰭在水中除起鰭的作用外,還是一種輔助呼吸器官。這些獨特的生理現象使它們能夠離開水,較長時間在空氣中生活。

此外,彈塗魚的左右兩個腹鰭合並成吸盤狀,能吸附於其他物體上。發達的胸鰭呈臂狀,很像高等動物的附肢。遇到敵害時,它的行動速度比人走路還要快。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彈塗魚,在低潮時為了捕捉食物,常在海灘上跳來跳去,更喜歡爬到紅樹的根上麵捕捉昆蟲吃。因此,人們稱之為"會爬樹的魚"。

魚類不全是啞巴

一般人都以為魚類全是啞巴,顯然這是不對的。許多魚類會發出各種令人驚奇的聲音。例如:康吉鯉會發出"吠"音;電鯰的叫聲猶如貓怒;箱魨能發出犬叫聲;魴鰓的叫聲有時像豬叫,有時像呻吟,有時像鼾聲;海馬會發出打鼓似的單調音。石首魚類以善叫而聞名,其聲音像輾軋聲、打鼓聲、蜂雀的飛翔聲、貓叫聲和呼哨聲,其叫聲在生殖期間特別常見,目的是為了集群。

魚類發出的聲音多數是由骨骼摩擦、魚鰾收縮引起的,還有的是靠呼吸或肛門排氣等發出種種不同聲音。有經驗的漁民,能夠根據魚類所發出聲音的大小來判斷魚群數量的大小,以便下網捕魚。

共棲的魚

既不受益也不受害,這種現象叫共棲。在我國南海和世界熱帶海洋的珊瑚礁叢裏,有一種體色豔麗的小魚,它們的身體表麵有鮮豔的朱紅色和雪白色相間的色帶,清晰美麗,十分引人注目。這種小魚叫雙鋸魚,俗名小醜魚。

雙鋸魚經常與大海葵生活在一起,是海洋動物共棲的一個典型例子。

在一般情況下,任何動物隻要碰到大海葵,就會被大海葵花瓣狀觸手上的刺細胞中有毒的刺絲麻醉或殺死。但是雙鋸魚卻例外,它們不僅能在大海葵周圍活動,而且還可以肆無忌憚地來回穿梭於大海葵的觸手間。體色鮮豔奪目的雙鋸魚,會引起許多凶猛肉食性魚類的追逐。這時雙鋸魚便逃到大海葵觸手間躲藏,避免被敵害捕食。而接近大海葵觸手的凶猛魚類卻被大海葵觸手刺細胞射出的刺絲麻醉致死,成了大海葵的美餐。

另一方麵由於雙鋸魚在大海葵周圍及觸手間活動,加強了大海葵周圍水的流動,使大海葵得以獲得充足的氧氣。

如果人們把大海葵拿走,雙鋸魚就會被其他魚類吃掉。大海葵保護了雙鋸魚,雙鋸魚為大海葵招來了食物並帶來充足氧氣,這對互利互惠的夥伴,真是大自然獨具匠心的安排。

像馬的魚

海馬屬於魚類,稱它們為海馬是因為它們長者一個與馬頭極為相似的腦袋。說它神秘,是因為它們的習慣和動作很奇特。

海馬遊泳是直立著的,馬頭與身體垂直向前掌握方向。與馬也很相似的身體後部拖著一條逐漸變細的尾巴,在吃食休息時,尾巴能夠纏繞在珊瑚或海藻枝上支撐身體。海馬的繁殖方式也很不尋常。雌海馬把卵產在雄海馬的育兒袋內,在雄海馬的育兒袋中受精並孵化出幼海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