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前旺疃社區圍繞“孝”、“廉”等文化傳統做文章,倡導在家以“孝”為主,在崗以“廉”為先的文化理念,在社區的主要街區修建了以《三字經》、《二十四孝》為題材的倫理道德牆。

溝岔社區則畫起了“臉譜一條街”,生旦淨末醜各色臉譜惟妙惟肖,無聲的傳遞著國粹的力量。佳縣屈家莊興起學國學

2009年6月25日,佳縣縣長柴小平,帶著對推進書香建設的課題,深入佳蘆鎮屈家莊村進行了調研。

屈家莊村位於縣城北5公裏的榆佳公路邊,曆史上就是有名的文化村。

2008年初,該村退休幹部屈恩思,在佳縣國學老師韓海燕的指導下,開始和自己的小孫子學習國學,很快就有不少家長和小學生對國學發生了興趣。

在屈家莊村幹部、學校老師的支持下,韓老師為每個學生免費發放一本國學經典讀本,由屈恩思擔任導讀老師,在學校鄉土課堂上,進行每周兩節的國學誦讀。

2009年以來,國學更是引起了不少家長的興趣,從而在屈家莊村裏興起了一股國學熱。

柴縣長一行來到學校後,六年級的同學整齊地背誦了《大學》,五年級的同學整齊地背誦了《論語》,三年級的學生也對《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啟蒙經典倒背如流,就連學前班的兒童也能熟練地讀完《論語》。

當問及背誦國學經典是否與學習有衝突時,學生紛紛搖頭。相反,一些學生和老師介紹,通過背誦國學,學生增加了學生興趣,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許多禮儀,不少小學生的變化令老師、家長和社會上感到驚奇。

柴縣長要求小朋友們要認真學習,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學習,擴視野,積累知識,提高素養。

在村裏座談時,該村彙報了村裏的學習組織情況,並表示鎮上也非常關注此事,把該村作為佳縣建設“書香榆林”的一個農村示範點來抓,而且村裏還準備建設讀書室,再豐富部分圖書,讓興起的讀書熱堅持下去。

現在,在村裏的引導下,不少農戶已興起了爭做書香戶、書香門第的願望。該村明確提出了“書香榆林,我敢為先”的口號,並提出建設“書香榆林”第一村的目標。

村民由以前“不和白麵沒個吃上的,不打麻將沒個做上的”的思想,轉而形成致力於勤儉持家、致富奔小康的精神麵貌。2008年,該村被授予市級文明村稱號。

柴縣長表示,“書香榆林”建設是進一步提升榆林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舉措,要采取因地製宜、因人而異的方法,不斷深入開展。屈家莊村興起的學習熱對建設“書香榆林”、推進文化建設和鄉村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值得宣傳和推廣。

柴縣長強調:

屈家莊的模式把國學作為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實現了國學和現代教育的有機結合,把國學作為開展群眾教育的重要內容,實現了在當前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機結合,是農村發展的一個方向,要進一步豐富書香村的內涵,提升書香村的層次,完善相關措施,把這種好風氣引導好,發展好,要進一步總結經驗,完善措施,適時在全縣推廣,力爭在全縣範圍結出碩果,形成推動佳縣發展的強大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