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謀世襲內府藏名 戀私財外交啟釁(3 / 3)

是時白狼已平,餘匪肅清,就是民黨中人,亦無隙可乘,隻有假借文字,詆毀老袁,也沒有甚麼效力。歐洲各國,日務戰爭,舊有中外交涉,盡行擱置,無暇向中國尋隙。美國雖守中立,未曾與戰,但距華較遠,又素抱和平宗旨,與中國沒甚齟齬。隻有東鄰日本,眈眈在側,自攻取青島後,屯兵不撤,日夕綢繆,不但青島領土權,被他占去,就是青島街市上,所有營業行政等權,亦歸日人占領。袁總統得此消息,不由的吃了一驚。看官道是何故?原來青島中有一德華銀行,前由德人經理,老袁曾存著巨款,約計二千萬馬克,馬克,德幣名。預備將來恢複帝製,提出使用。此次聞日人幹涉營業,恐他囫圇吞去,無從追索,豈不是白費金錢,破壞好事?領土權可以拋棄,私款是萬難割舍的!當下情急智生,亟通牒英、德、日三國,宣告撤銷山東戰域。牒文內列著三種理由,一是青島戰爭,現已完畢,二是膠、萊、龍口各處情形,已甚安靖,三是中國應設兵防海,阻禁匪徒,侵入膠、萊各處作亂。為此三大要件,不能不要求日本撤兵。哪知牒文才發,日本政府,卻已有照會到來,他的照會中,卻含混說著道:“君有大誌,何必親近德意誌,難道我大日本帝國,就不能作一幫手麼?”隱隱約約,確是妙文!袁總統接閱照會,巧巧碰入心坎,躊躇了好一會,便邀請顧問員有賀長雄、西阪大佐等,秘密商議一番,托他電達本國政府,極力讚助。一麵電囑駐日公使陸宗輿,疏通日本內閣。

那時日本內閣首相,名叫大隈重信,他本是個勳戚舊臣,外交能手,既得了這個消息,便視為奇貨可居,當下提出元老院,議決二十一條件,向袁要索,作為日後的報酬。未曾出力幫助,先已要索酬金,求人者其鑒諸。看官曾否閱過清史?當中日戰爭以前,老袁曾任朝鮮公使,彼時屢與日本反對,遂釀成中日戰事,害得喪師失律,割地賠款,才行了案。日人中島端氏,且於民國二年冬季,著有支那分割的命運一書,日人稱中國為支那。內述袁氏秘史,種種揶揄,幾笑他一錢不值,難道老袁毫不記憶,毫無聞見,反欲向他求助麼?若非利令智昏,何至於此?古語說得好:“人必自侮,然後人侮。”袁氏為帝製起見,竟惹出二十一件大要挾來,小子有詩歎道:

欲成王道貴無私,知白何如守黑時。隻手難遮天下目,欺人反使別人欺。

畢竟二十一條件,說的甚麼?待小子下回表明。

總統與皇帝,原是不同,但據袁氏之總統選舉法,是已得任終身總統,且為世襲總統矣,與皇帝幾無區別,寧必稱帝而後快乎?總之袁氏心目中,全然不脫俗念,念茲在茲,曰惟帝製,釋茲在茲,亦曰惟帝製。夫既欲為帝,既自稱為帝可也,何必鬼鬼祟祟,向人求助,反為東鄰所輕視乎?嗚呼袁氏!為了帝製二字,憧擾胸中,欲為帝則恐人反對,不為帝又難饜私心,人欲勝,天理泯,而心力為之交疲矣。人謂袁氏智,袁氏其果智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