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讓主權孫部長簽約 失盛譽熊內閣下台(3 / 3)

看官!你想政治會議諸公,都是一班明哲保身的人物,就時論勢,已覺得各省議會,存立不住,索性撤掉了他,使老袁得稱心如願,因此呈複上去,隻說各省電呈,實是不錯。袁總統非常快活,遂名正言順的將各省議會取消了。自是民意機關,摧殘殆盡,就是司法一部分,也說因財政艱難,將初級審檢廳,盡行栽去,並歸縣知事代管,於是行政權擴充極大,官僚派乘時得位,複借幾種古聖先王的政治,緣飾成文,曲為迎合,如祭天祀孔製禮作樂等議論,盛倡一時。袁總統一一照準,說甚麼對越神明,說甚麼尊崇聖道。大祀典禮,概用拜跪,大有希蹤虞夏,淩駕漢唐的規範。東施效顰,適形其醜。

惟內閣總理熊希齡,起初是一往無前,頗欲展施抱負,造成一法治國,所以一經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針宣言書,擬向國會宣布。偏偏國會停止,變為政治會議,熊複將大政方針,交政治會議審定。政治會議諸公,以內閣將要推倒,還有什麼責任內閣政策,可以施行,隨即當場揶揄,加以譏笑。京內外人士,又因袁總統種種命令,多半違法,熊總理不加可否,一一副署,既失去官守言責的義務,有何麵目職掌首揆,侈談政治?從此第一流內閣的名譽,又變做落花流水,蕩滅無遺。熊亦心不自安,提出辭職呈文,極力請去。何不早去?遲了數日,反害得聲名塗地。袁總統批示挽留,隻準免兼財政,另調周自齊署財政總長,仍兼代陸軍總長,所有交通總長一缺,命內務總長朱啟鈐兼理。熊希齡決計告退,再行力辭,袁總統乃準免本官,令外交總長孫寶琦,兼代理國務總理。司法總長梁啟超,教育總長汪大燮,因與熊氏有連帶關係,依次辭職。袁複改任章宗祥為司法總長,蔡儒 楷為教育總長,餘部暫行照舊。小子有詩詠熊鳳凰道:

不經飛倦不知還,鳳鳥無靈誤出山。古諺有言須記取,上場容易下場難。

熊內閣既倒,熊希齡相率出都,忽有一急電到總統府,說有一現任都督,竟致暴斃了。究竟何人暴亡,俟下回再行揭載。

中國兵力,戰強俄則不足,平庫倫則有餘,當庫倫獨立之日,正民國創造之時,設令乘南北統一,即日發兵,遠征朔漠,內以掩活佛之不備,外以製俄焰之方張,則 庫倫不足平,而俄人自無由置喙矣。乃專為自謀,竟忘外患,因循久之,卒致俄人著 著進行,不惜棄外蒙為甌脫地,與彼定約。夫老袁既欲取威定霸,何對於外人,畏葸若此?而對內則又悍然不顧,肆行無忌,自國會停止後,而地方自治,而省議會,諸民意機關,如秋風之掃落葉,了無孑遺。然鳳凰身為總理,不能出言匡正,且又戀棧不去,以視唐少川輩,有愧色矣。一失足成千古恨,熊亦自知愧悔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