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遂率軍西征,途次接巴塘捷報,心下稍慰。又行了兩三日,克複裏塘的喜信,也由探馬報到。原來邊軍統領顧占文,因裏塘失守,加意防備,四處派遣心腹,暗探藏人消息。到了七月初旬,探得藏人出攻巴塘,分兩路進兵,一隊從大路攻擊,揚旗呐喊,堂堂皇皇,一隊從小路潛行,越山過嶺,似偷雞吊狗一般。藏人頗也知兵。那時顧統領察破詭謀,當即將計就計,陽遣兵截住大路,自己卻帶著精銳,至小路旁看定要隘,分兵四伏。藏人哪裏防著,隻從叢山峻嶺中,繞越而來。大眾爭先恐後,毫無紀律,那邊有幾十人,這邊也有幾十人,但憑著兩隻腳,隨路亂走,將到大朔山側,天色將晚,遙望前麵,隻有參天的古木,遍地的蔓草,隱隱銜著一個夕陽,掩映滿山秋色。烘染語亦不可少。此時也無暇流覽,但蓄著一股銳氣,急行上前,暗想越過了山,便是巴塘,好在沿途平穩,並沒有華兵攔阻,此去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眼見得巴塘要隘,唾手得來。正在趾高氣揚的時候,猛聽得一聲號炮,震得山穀俱鳴,木葉亂下,大眾齊聲叫道:“不好了!不好了!”言未畢,已見華兵四處殺來,槍聲劈拍不絕,無從躲避。大眾顧命要緊,覓路四竄。巴塘也不要了。不意竄到東邊,竟遇著一陣槍彈,暈倒了好多人,折回西邊,又碰著一隊華兵,惡狠狠的過來,好像餓鷹逐雞,猛虎噬羊,稍稍失手,便被他打倒地上,生擒活縛的拖了過去。有幾個仗著蠻力,拚命突圍,總算死了一半,逃了一半。顧統領乘勝追趕,順著路竟到裏塘,裏塘已虛若無人,當由顧軍踹入,立將裏塘收複。正擬出擊大路上的藏兵,可巧藏人已聞小路敗報,踉蹌逃還。顧統領麾軍殺出,嚇得藏人沒路亂跑,大路上的官軍,又同時趕到,一場合剿,殺死藏人數百名,隻有命不該絕的藏人,才得逃脫。顧統領即遣人告捷,當由尹都督接著,非常欣慰,遂至打箭爐駐節。打箭爐係四川西徼,為川藏往來孔道,清季已改為康定府治,番漢雜居,相安成俗。尹都督就此駐紮,免不得遊覽風景,極目遐天;偶然見了許多蠻女,醜的醜,妍的妍,兩兩相較,有幾個姿色秀媚的蠻妹,越覺得天然豐韻,麵不粉而白,口不脂而紅,眉不黛而翠,更有一種苗條態度,楚楚可人,或在藤峽棘穴旁,招集三數姊妹花,著吉莫小靴,低唱蠻歌,高揚巾帕,飄飄乎若神仙中人。看官!你想這豪宕不羈的尹都督,哪能不牽入情絲,觸生美感,當下搜采數姝,令充下陳,幾乎把這蠶叢路,變做了鸞棲林,樂不思蜀。小子有詩詠道:
犵花 草也風流,別有柔情足解憂。自古英雄多好色,小蠻尚在且勾留。
藏事未了,鄂中又出有異聞,待小子下回續敘。
民國初年,為厘定法規時代,公布各法,自有專書,非本書所應殫述。但本書亦寓通俗教育,所有普通各法規,為一般人民所應略曉者,固不得不粗舉一斑,揭而出之,俾閱者得助見聞,正灌輸知識之嚆矢也。《國會組織法》,及《各議員選舉法》,不略蒙藏,政府固為統一藩部起見,而著書人即隨筆敘下,寫入藏事,此又為文字中綰合之法。尹都督自請征藏,儼然有終軍請纓氣象,而一逢蠻女,即取充下陳,雖情場花月,無玷英雄,而於軍紀上下無妨害,寓譏於褒,作者其固有隱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