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跳水小將孫淑偉奪冠

巴塞羅那時間1992年8月4日淩晨,這個喧鬧的城市已是寂靜一片,遠處地中海上點點燈火還在閃爍著光亮。

奧運村的一間普通的房間裏,孫淑偉和熊倪還沒有入眠。再過十幾個小時,他們就要站上10米跳台,進行一場金牌爭奪戰。

燈雖然早已熄滅了,這是教練定下來的規定。但激動與緊張的情緒,卻讓孫淑偉和熊倪輾轉反側,難以進入夢鄉。

在黑暗中一個人說:“今天我們一定要比好了,別去多考慮裁判。兩個人都跳好了,裁判要壓兩人的分就不那麼容易。你看3米板上,談舒萍、蘭衛一失誤,高敏和譚良德的壓力大多?”

另一個人說:“據說這回隻準備給中國跳水隊兩枚金牌,美國、獨聯體,也許是德國也得給一塊呀!現在伏明霞、高敏己經拿了,我們還有戲嗎?”

“別去多想了,隻管把每一個動作都跳好就行。”

熊倪今年18歲,比孫淑偉大2歲。孫淑偉對待這個小大哥,一直言聽計從,他喜歡和熊倪在一起談天說地。

當年,把孫淑偉推上一線隊伍,隊裏就是考慮到李孔政、童輝退役之後,男子跳台上隻有一個熊倪,怎麼也不平衡。這才使得孫淑偉成為熊倪的競爭對手,然而激烈的競爭卻從未影響兩人的關係。

今晚,在奧運會跳水的決戰前夜,這一對10米跳台上的競爭對手要結成同盟,一致對外了。

接下來便是緘默無語。熊倪是上屆漢城的銀牌得主,隻因津巴布韋裁判有失公允的給分,才以114分屈居美國的洛加尼斯之後。

賽後,南朝鮮教練甚至開玩笑地對徐益明總教練說:“我給你杆槍,把那個裁判斃了。”

當時就連美國隊員也認為“熊倪是真正的冠軍”。但是,不管事實究竟如何,結果卻是無法更改的,金牌終究成為別人的。

對於這次,想找回金牌的熊倪來說,壓力更大。預賽他排在孫淑偉之前,列第一位,雖然比較接近勝利,但是熊倪的心情依然無法得到平靜。

此時,與熊倪對床而睡的孫淑偉相對平靜一些。他想:“在三亞的奧運集訓中,熊倪比我跳得好,質量評分都比我高。我倆誰得金牌都行。”

其實,沒有包袱,才能輕裝上陣,大賽尤其容不得雜念。從這一刻起,勝負的天平似乎已經偏向於孫淑偉了。

後來,據跳水隊領隊王發成回憶說:“熊倪在賽前一直悶聲不語,情緒有些不對。可惜的是,我們沒有留神做他的工作。”

在紛繁的思慮中,他們兩個人迷迷糊糊地睡了幾個小時。6時45分隊裏就要出早操了,他們必須起來。

在吃早飯的時候,細心的吳國村教練發現孫淑偉和熊倪吃飯時打得挺多,但隻動了幾筷,就再也吃不下去了。

於是,吳國村把兩個人喊來,命令道:“去睡一覺。”

這時睡覺,談何容易。打了一個小時的盹,兩人又坐了起來,才9時,離決賽還有4個多小時。

此時,他們心如亂麻,不知道應該做什麼好。

麵對心靈的危境,吳國村便提議打牌。於是,他們便打起了一種盛行於南方的“關牌”。

一通嘻嘻哈哈之後,一向輸多勝少的孫淑偉成了贏家。在教練的一番苦心下,他們緊張的心情,漸漸地鬆弛下來。

孫淑偉想:“為什麼不把奧運會當作一次普通的邀請賽呢?對手還是那幾個,美國的多尼、德國的海姆佩爾、獨聯體的沙烏金,都曾是我手下敗將。他們應該怵我,而我不應該怵他們啊!”

8月4日14時,奧運會男子10米跳台的決賽開始了。

從1904年第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把跳水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以來,幾十年來,跳壇幾乎為歐美選手所壟斷。而美國更是被稱為,現代跳水運動的故鄉。

我國從1984年參加奧運會開始,跳水一共得過5枚金牌。分別是:

洛杉礬奧運會,周繼紅女子10米跳台冠軍;漢城奧運會,高敏、許豔梅分獲女子3米跳板、10米跳台冠軍;就在幾天前巴塞羅那,又是高敏、伏明霞兩員女將獲得了冠軍。

到現在為止,中國男選手還無人在奧運會上奪得金牌。這個開創性的曆史會不會出現在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