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2005年,在中央的支持下,寧夏推行“兩免一補”優惠政策,有537萬農村貧困學生受益,其中在南部貧困山區受益麵,已經達到95%。舉債求學的現象,在那裏的小學、初中,已經很少了。
在2006年,國務院推行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改革,免除了農村小學、初中學生的學雜費。
中央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和財力狀況,對中西部又給予重點支持。
中央確定,免除學生學雜費和學校公用經費的款項,由中央和地方分擔。分擔比例西部地區為8:2,中部地區為6:4。而西部免除教科書的資金,則全額由中央來負擔。
在寧夏召開的貫徹中央精神的會議上,自治區黨委常委、政府常務副主席王正偉強調,此事要強力推動,特事特辦。
王正偉說:
這次改革,中央拿了大頭。在寧夏承擔的分擔比例中,自治區財政又承擔了大頭。自治區決定加大補助力度,將免學雜費的範圍從農村擴大到城市,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在校生的學雜費。
王正偉要求各市、縣,確保自己承擔的經費,及時足額到位,因為由各市、縣承擔的經費已經是“小頭”了。而對於南部山區的貧困縣來說,當地財政更是無需為此掏一分錢。
固原市教育局副局長王耀臣說:
我們隻要抓好落實就行了,不用再為錢操心。
從2006年春季開學起,寧夏更多的孩子們,可以不再為學雜費發愁了,他們可以輕輕鬆鬆地上學讀書了。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在寧夏有一半的縣,基本不向學校劃撥公用經費,以致有的學校連用一張稿紙、一根粉筆,都要一一去數,就連冬季取暖也成了問題。
現在,有了上級劃撥的公用經費,各個學校都可以維持正常運轉了。
銀川市教育局局長張曉沛說:
銀川市除了保留原有的公用經費外,又增撥了新的經費。這樣,所有學校的辦學經費都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有的學校甚至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增加兩三倍的公用經費,這充分體現了銀川市政府對教育的重視。
張曉沛說:
免除學雜費,這個事辦得太好了,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最大的福音!
此事成為最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中低收入家庭尤其高興。
廣大教育工作者更是喜氣洋洋,大家都感到教育工作者的社會地位提高了,真是揚眉吐氣!幹教育,也更有勁頭、更有奔頭了。
張曉沛介紹說:
過去有不少校長和教師被迫“不務正業”,整天琢磨弄經費、找項目。現在可以消除了。校長和教師都可以解脫出來,一門心思抓教學質量了。
過去,學校亂收費一直是個社會反映強烈,而一直沒有徹底解決的問題。
現在,農村學校不僅免除了學雜費,而且免除了住宿費,城市學校也隻能按標準收取住宿費,另外隻能據實收取統一購買的作業本費,教輔材料購買完全自願。
這樣一來,學校就再也沒有其他收費名目了,這樣公開透明、一目了然,從而從根本上消除了亂收費的痼疾。
此前,寧夏每所學校都有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要求減免學雜費等費用,而這筆費用基本都是由學校自己“消化”了。
其中,多數是從收取的學雜費中,按比例進行補貼,這也無形中加大了學校的經濟負擔。
現在,這筆款項統一由國家解決,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學校的負擔。而教育經費的提高,將有助於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
張曉沛說:
政策的實施對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縮小不同區域、學校和城鄉之間的差距,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都將產生巨大的作用和影響。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的改革,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免除了西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課本費,不僅僅免除了許多貧困家長的經濟負擔和臉上的愁容,而且還免除了貧困孩子的心理壓力,免除了許多學校辦學的煩惱,免除了亂收費的纏繞。
而這項政策的實施,換來的卻是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謝和愛戴,也使辦學質量的迅速提升,更使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還使社會不斷和諧進步、公平公正與均衡發展。貧困生獲全額助學貸款
由於國家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全免,貧困大學生也可獲得100%的助學貸款。
貧困生100%可獲助學貸款,學校提供800個助學崗位,每月補貼300元……
在2007年9月3日,當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貿學院一年級貧困新生王謠,來到學校“綠色通道”前,得知自己可以申請到4730元助學貸款時,他的心情異常地激動。
王謠說:“學費解決了,我們一家都不用再發愁了,真好!”
5年來,廣東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在幫扶貧困生讀書的問題上,廣東更是花了大力氣,來用心幫助大中小學生上學,力爭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貧困而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