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竄死孤島雄師追寇窮極遐方(3 / 3)

涼風一至,暑氣漸消,看似尋常敘景,實則為過脈要訣。成吉思汗接到偵報,謨罕默德長子劄蘭丁,在哥疾寧糾集餘眾,與班裏《元史》作班勒紇。城主蔑力克汗《元史》作滅裏可汗。聯合,聲勢頗盛。又劄蘭丁兄弟屋克丁,亦出屯合兒拉耳地方,有眾於人。於是再議親征,南下攻劄蘭丁;遙命哲別等分兵攻屋克丁。哲別奉諭,遣裨將台馬司、台納司二人,往攻合兒拉耳。屋克丁在合兒拉耳地方,尚沒有甚麼兵力,聞蒙古軍又至,便遁入蘇吞阿盆脫堡,經台馬司等率兵追入,圍攻半年,堡破被殺。隨筆了結。隻劄蘭丁整備年餘,集眾六七萬,又得蔑力克汗相助,有恃無恐,遂出禦蒙古軍。成吉思汗統兵南征,逾巴達克山,至八米俺城,圍攻未下,乃令養子失吉忽禿忽,名見第六回。領前哨軍,先向東南進發。忽禿忽到了喀不爾,一作可不裏,即令阿富汗都城。正遇著劄蘭丁,兩軍會戰,自晝至暮,互有殺傷。次日再戰,忽禿忽慮眾寡不敵,密令軍中縛氈像人,置在軍後,仿佛似援軍一般。臨陣時,前麵的軍士,仍照常廝殺,戰至半酣,將氈像載著馬上,從後推至。劄蘭丁軍果疑有後援,漸漸退卻。獨劄蘭丁奮然道:“我甚盛,怕他甚麼?”隨即分士卒為三隊,自率中軍,令蔑力克汗率右翼,鄰部阿格拉克率左翼,兩翼包抄,將忽禿忽軍圍住。忽禿忽知計已被破,忙令軍士視旗所向,衝突敵陣。誰知敵眾已四麵攢集,似銅牆鐵壁一般,來困忽禿忽。那時忽禿忽顧命要緊,隻好擎著大旗,率眾猛突,衝開一條血路,向北而逃。敵騎乘勢追殺,死亡無算,軍械馬匹,亦被奪去不少。自蒙古軍出征西域,這次算是第一遭損失。

敗報至八米俺,成吉思汗正因愛孫莫圖根一作莫阿圖堪。攻城中箭,身死含哀。莫圖根係察合台子,少年驍勇,騎射皆精,此次陣亡,不但察合台慟哭不休,就是成吉思汗也悲淚不止。忽又接到忽禿忽敗報,不禁咬牙切齒,誓將八米俺城攻下,以便赴援。即日督軍力攻,親負矢石。察合台報子心切,不管什麼利害,隻麾軍士登城,城上城下,積屍如山,蒙古兵隻是不退。當即移屍作梯,奮勇殺入,把城中所有老幼男女,一律殺死,連牛羊犬馬,統共剁斃,並將城垣盡行拆毀,至今斯地尚無人煙,可算得一場慘劫了!太屬不顧人道。

成吉思汗不待部署,亟麾軍南行,軍不及炊,隻啖米充饑。途次遇著忽禿忽敗軍,責他狃勝輕敵,並令忽禿忽導至戰處,追溯前日列陣形狀,指示闕失,更命倍道進行。到了哥疾寧,聞劄蘭丁已奔印度河,乃舍城不攻,引軍疾追。

看官,這劄蘭丁已戰勝忽禿忽軍,為什麼先期遠颺,竟往印度河奔去?原來忽禿忽敗北時,曾有駿馬一匹為敵所奪。蔑力克與阿格拉克二人,皆欲得此馬,相爭不下,惱得蔑力克性起,突執馬鞭,將阿格拉克麵上,揮了一下,阿格拉克大憤,竟率部眾自去。劄蘭丁失了左臂,未免惶懼,及聞成吉思汗親來報複,所以先自南奔,蔑力克汗亦隨往。

距河裏許,回顧後麵塵土大起,料是成吉思汗軍趕到,自知不及西渡,隻好列陣以待,一決雌雄。那成吉思汗大軍,煞是厲害。甫經交綏,即握著大刀闊斧,突入陣中。忽禿忽奉了密諭,猛攻右翼蔑力克軍。蔑力克支持不住,向後倒退,退至印度河畔,不料蒙古軍已繞至前麵,阻住去路,一時措手不及,被蒙古軍刺於馬下,眼見得不能活了。劄蘭丁又失右臂,勢孤力弱,進退彷徨,自晨戰至日中,手下僅數百人。幸成吉思汗意欲生擒,飭禁軍士放箭,因得突圍而出。奔到河邊,複被忽禿忽軍堵住,頓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他卻窮極智生,竟縱馬上一高崖,複將馬韁扯起,撲的一跳,連人帶馬,投入印度河中去了!小子謅著俚句,成七絕一首雲:

全軍棄甲複拋戈,奔命窮途可奈何?

盡說懸崖宜勒馬,誰知縱轡竟投河!

未知劄蘭丁性命如何?請看官繼閱下回。

本回敘成吉思汗西征事,皆在今中央亞細亞境內。《元史》所載甚略。餘如《親征錄》、《元秘史》、《元史譯文證補》等書,亦皆錯雜不明,令閱者茫如測海,幾有望洋之歎。一經作者敘述,逐層分析,依次表明,自覺井井有條,不漏不紊。若並是書而以為難閱,則從前史乘,更不必過問矣!本書所載地理,南北東西各有分別,閱《元史》地圖自知。看似容易恰艱辛,閱者幸勿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