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堂陳母教子(第三折)(3 / 3)

古人詩內,則你那文高休笑狀元低。(同眾下。)“注釋”①大末:劇中扮演大哥陳良資。二末:劇中扮演二哥陳良叟。王拱辰:陳婆婆女婿。三人均已考中狀元。雜當:戲曲角色名,扮演仆役等配角。

②賤降:對自己生日的謙詞。

③每:們。

④者:語尾助詞,無義。

⑤將:拿。

⑥孟母三移:見《包待製三勘蝴蝶夢》注(31)。

⑦《論》:《論語》。《孟》:《孟子》。《孝經》、《論語》、《孟子》,都是儒家經典。

⑧《詩》:《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編成於春秋時期,共三百零五篇,分“風”、“雅”、“頌”三大類。《書》:《尚書》的簡稱,亦稱“書經”。《禮記》:相傳西漢戴聖編纂。《詩經》、《書經》、《禮記》,都是儒家經典。

⑨鼇頭:狀元及第稱獨占鼇頭。

⑩倒大來:十分,極大。

(11)報複:通報。

(12)廝:猶言“小子”。

(13)告:央告。

(14)兀:發語詞,無義。

(15)紫綬金章:金章,即金印。紫綬,是係金印的絲帶。秦漢時相國、丞相、太尉等均用係紫綬的金印。這裏泛指高官。

(16)簡:即朝笏,古時大臣朝見時手中所執的狹長板子,用以記事,根據官位高低用玉、象牙、竹、木片製成。穿綠袍用槐簡的官員職位較低。鍾馗:我國傳說故事中的人物,生前曾應武舉未中,死後決心消除天下妖孽,唐明皇病中夢見他捉小鬼啖之,醒後命畫成圖像。舊時民間端午節多懸鍾馗像,以驅邪祟。這裏借諷陳良佐未考中狀元。

(17)探花郎:唐代進士中少年俊秀者,南宋以後專指殿試一甲第三名。

(18)堝兒:泛指處所。發付:打發。

(19)攀蟾:科舉時稱登科為攀蟾折桂。

(20)龍虎榜:進士名榜。

(21)時乖運蹇:時運不好。科場:科舉試場。

(22)及第:考中。本:資本。

(23)瓊林:瓊林宴。宋代皇帝在瓊林殿賜進士的酒宴稱瓊林宴。未央:未央宮,漢代宮殿。這裏泛指皇宮。

(24)盤盤:回曲。七步章:三國魏曹植七步成詩。這裏借喻文思敏捷。

(25)雕鶚:指鷹雕類大型猛禽。這句是從《史記·陳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化出來的。

(26)老尊堂:對父母的尊稱,這裏指母親。

(27)廟堂:朝廷。

(28)馬牛襟裾:衣冠禽獸。

(29)皂蓋:官員出行的儀仗。

(30)禮部侍郎:禮部的副長官。禮部掌管禮儀、祭享、貢舉等職,長官為禮部尚書。

(31)翰林院學士:官名,由有文學的朝臣充任。當直人:值班人。

(32)鹹:都。

(33)大剛來:總之。

(34)直著:將會。

(35)兀的:這個。

(36)禹門:龍門的別稱。

(37)桂枝難攀折:科舉時以折桂比喻登科。

(38)和月抱將來:月宮折桂比喻科舉及第,連月一起抱來,比喻一定考中。

(39)暢叫揚疾:高聲嚷叫。

(40)報登科記:送考取的喜報。唐宋以來把在科舉考試中被錄取人的姓名編成冊子,叫登科記。

(41)祗候:吏役名。

(42)來:疑應為“心”字。

(43)下頭:下邊,下麵。

(44)頭答:官員外出的儀仗。

(45)圪蹬蹬:狀聲詞,馬蹄聲。

(46)三簷傘:官員出行的儀仗。

(47)牢墜鐙:踏穩馬鐙。

(48)王祥臥冰:王祥是孝子,冬天母親想吃魚,他解衣剖冰取魚。

(49)伯俞泣杖:漢代韓伯俞被母杖擊而不覺痛,感母年老力衰而泣。

(50)老萊子斑衣:老萊子年七十,雙親在堂,他穿上彩衣,作小兒之戲,使雙親愉悅。

(51)孩兒錦:絲織物。

(52)將來:拿來。

(53)番番:次次。靜辨:冷靜思考。

(54)金魚:官員佩帶的飾物。

(55)打報:稟報。

(56)下次:下麵,下邊。

(57)背:“備”的同音假借。

(58)輛起:收拾起,備起。兜轎:便轎,用布結成兜子,由數人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