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國家財政開始越來越多地向農村傾斜,農民享受公共服務的狀況有了積極變化。在繼續堅持“減法”“少取”的基礎上,今年“加法”“多予”的政策更多。

2005年,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有條件的地方將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中央財政繼續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

中央和地方財政將較大幅度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新增資金主要安排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

2005年,國家科技投入將不斷提高用於農業科研的比重,有關重大科技項目和攻關計劃要較大幅度增加農業科研投資的規模。

2005年,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財政收入中設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加大政策性金融支農力度,增加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中長期貸款。

2005年,各級財政大幅度增加對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投入。新增教育、衛生、文化、計劃生育等事業經費用於縣以下的比例不低於70%。

這一切說明,在2005年,中央正加大力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實轉變財政分配、資源配置向城市傾斜的政策,在穩定現有各項農業投入的基礎上,新增的財政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向“三農”傾斜,逐步建立穩定的農業投入增長機製。

為了讓中國農民“減負”前行,繼2004年之後,2005年中央又一次把支持“三農”作為一號文件的主題,反映出我國在發展戰略及政策思路方麵的重大變化,即從在農業中提取積累轉向工業反哺農業。

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這表明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大環境正在發生著三個深刻變化。

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的到來。已經初步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經濟實力,將更加自覺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積極地支持“三農”發展。

中國將在規劃製訂、體製改革、工作部署等方麵進行必要的調整,把農村的發展全麵納入整個國家現代化進程。將科學規劃經濟社會發展,把農業和農村經濟放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統籌部署,把農村社會事業放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統籌安排,把農民增收放在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中統籌考慮。

中國將努力消除妨礙城鄉協調發展的體製性障礙,下大力氣建立資源在城鄉之間合理配置的市場體係,下大力氣建立城鄉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共同發展的運行機製,下大力氣建立城鄉經濟社會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有效體製。

200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說明,中國的發展理念、發展戰略和發展格局正在實現重要轉變,也要求對體製機製、政策措施和工作布局進行重大調整。中央今後將堅持把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增強農業、富裕農民、繁榮農村,作為製定經濟社會政策的重要原則。

中央一號文件下達後,在農業部機關大樓,各司局正緊鑼密鼓地謀劃著全年農業工作。農業部今年要為農民辦15件實事,從培育10萬農業科技示範戶,到推廣50項優質高產的品種,從培訓250萬農民工,到建設農業110綜合信息服務中心。這些都是涉及城鄉統籌發展的實事。

如何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不僅是農業部門的頭等大事,也是各部委正密切關注、統籌考慮的一項重要工作。從財政部到國家稅務總局,從國土資源部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從鐵道部到建設部,都把統籌城鄉發展確定為2005年工作的重點之一。發展改革委為此進行了全麵部署,精心準備,周密安排。

中央一號文件下達後,各地各部門正在積極踐行中央一號文件。從減輕農民負擔,到增加各項農業投入;從掀起清欠風暴,到推進征地製度、戶籍製度改革;從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到加快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各項農村改革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在積極落實中央一號文件過程中,免征農業稅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經超過20個。人們預期,溫家寶一年前承諾的5年內取消農業稅的目標可望提前兩三年實現。

吉林、湖北、湖南、山東……一個個農業大省緊緊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製訂了一攬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計劃。

在2005年,農業依然是全年經濟工作好戲連台,精彩紛呈。

溫家寶考察農村稅費改革

2005年6月6日,初夏,華北平原迎來了收獲的季節,成片的麥田穗粒飽滿,豐收在望。

6月4日,一大早,溫家寶從北京徑直來到河北省槁城市,到田間地頭了解夏收和農村稅費改革等情況。

上午9時許,溫家寶來到係井村。他下車走進麥田,與正在幹活的農民鄭產子交談起來。

“你看今年小麥收成如何?”

“隻要這10來天沒有熱幹風和災害,每畝打個1000多斤沒啥問題。”

“這幾天市場上小麥賣到多少錢?”

“優質麥每斤八毛五六左右。”

“糧價總體還會穩定。在農民賣糧時,政府會進行調控,國家糧庫的糧食不急於出售,把市場讓給農民。”

“太好了。國家為農民想得越來越周到了。拿種糧來說,過去每畝要交稅110元,稅費減免後隻交60多元。每畝還有14元種糧補貼和10元良種補貼,買拖拉機也有補貼,現在種糧合算了。”

隨同溫家寶考察的農業部部長杜青林插話:“農民種糧心氣高了,今年小麥播種麵積增加了1500萬畝。”

溫家寶接著又問道:“給莊稼澆水一畝地要多少錢?”

“七八塊錢。”

“灌溉時還要注意節水。你們這一帶缺水,井越打越深,水越用越少,要注意推廣節水灌溉。既節約水資源,又可以少花錢。”

站在溫家寶旁邊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說:“還要提高肥效。現在化肥隻有40%的利用率,我們正在想辦法幫助農民降低種植成本。”

財政部部長金人慶接過了話頭:“今年國家將拿出2億元搞測土和配方配肥,幫助農民科學施肥。”

鄭產子一聽咧嘴笑了:“國家為農民種糧真使上勁兒了。”

下午15時許,溫家寶驅車走進九門村。這個村有6600多人,農民主要從事種植業、養殖業,人均收入達到4000多元。

幾位農民看到溫家寶來了,跑過來和溫家寶握手,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免了農業稅大夥心裏踏實了,搞副業的積極性也高了。”

“我們村有500多輛車在跑運輸,日子越過越好。”

看到農民們的笑臉,聽著農民們興奮的介紹,溫家寶高興地說:“我算了一下,現在農民種小麥的淨收益每畝可達到500元左右。收入高了,心情舒暢了,就會集中精力搞生產。”

“總理說得對。我們把減免稅省下來的錢投入到養殖業上去,收入連年往上翻。”

九門村居住著回漢兩族群眾。溫家寶問民族關係怎麼樣?村民們說,我們相處得很好。離開村子時,溫家寶一邊和圍攏過來的村民一一握手,一邊叮囑:“村裏的衛生狀況還不太好。大家要動起手來,打掃一下衛生,栽一點樹。村裏的環境好了,住起來也會舒暢一點。”

溫家寶心中一直牽掛著農民的看病問題,每到一個村子,他都要詳細詢問村民的看病、費用情況。在順中村,他與正在擇韭菜的村民李傻小聊起來。

“看病難不難?”

“不算難,村裏有3家衛生所,頭疼腦熱可以看。但生大病就要上縣醫院。”

在正定縣蟠桃村衛生所,溫家寶仔細翻看就診記錄,向所長劉建敏詳細詢問了醫務人員數量、藥價、醫療器械配備、經營體製等情況。劉建敏說:“衛生所一般隻有治療小病的藥,從縣醫藥公司批發的,老百姓還能負擔得起。但上大醫院看病住院太貴,老百姓犯難。”

“一路上都有農民反映你說的這個情況。我們正在推進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同時還要改善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條件。”溫家寶隨後又到三裏屯衛生院了解醫療服務和管理情況。

天色已近傍晚,溫家寶又臨時停車,走進東上澤村一個農家小院,招呼村民們坐在一起。

“這兩年我們辦了幾件事,農民樂了。一是推行稅費改革。二是對糧食生產進行直接補貼。三是改革糧食流通體製,這兩年糧價高了,農民種糧能增收。一畝地種兩季收益可達到800元至1000元。在這個基礎上要增收,就得發展養殖業,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組織勞務輸出。”

“是的。把家裏的地種踏實後,我們村不少人又到外地搞建築,收入又增加了一塊。”

“從我一路了解的情況看,現在農民還有幾件難事:一是水的問題,要保證農民生產生活的長期用水需要。二是農民的看病問題,關鍵是太貴,最怕住院。三是孩子上學問題。四是建設新農村,改變一些地方村容村貌差的狀況。”

聽著溫家寶真誠的話語,農民們激動得鼓起掌來。

5日上午,溫家寶又察看了新樂市國家糧食儲備庫,考察了南雙井村、小流村、邯邰村的夏糧生產情況,看望了農戶,鼓勵農民多種糧、種好糧。

考察期間,溫家寶還主持召開鄉村幹部座談會,詳細詢問了鄉村債務、機構精簡、合作醫療、義務教育等情況,和基層幹部共同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溫家寶最後強調:

“三夏”來臨,各級幹部要轉變作風,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全力做好夏收工作,搞好服務,奪取夏糧豐收。

在6月6日至7日,全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溫家寶在會上發表了講話,他強調,農村稅費改革將進入新的階段,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積極穩妥推進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製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改革試點。各級領導要充分認識這場改革的艱巨性、複雜性和長期性,統一思想,把握形勢,認清肩負的曆史使命,組織領導好這場改革。

溫家寶強調,減輕農民負擔的工作不能放鬆。必須繼續嚴格製止各種加重農民負擔的錯誤做法。要嚴格執行減輕農民負擔的“四項製度”。

一是涉農稅收、價格和收費的“公示製”;二是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的“一費製”;三是對農村公費訂閱報刊費用的“限額製”;四是對涉及加重農民負擔案件的“責任追究製”。必須繼續抓好落實和督促檢查。

溫家寶還就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發表了意見。

會議總結了幾年來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分析了當前農村稅費改革試點麵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重點部署了2005年減免農業稅和下一階段以稅費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等各項工作。

這次會議,對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麵推進深化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2005年11月21日至12月5日,為貫徹落實全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會議精神,國務院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小組辦公室組織6個檢查組,分赴12個省開展專項檢查。檢查內容包括:

政策落實、組織保障、綜合改革、鄉村債務、轉移支付、農民負擔、糧食補貼、農村投入、涉農收費等10多個方麵。

國務院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小組辦公室,對河北、安徽等12個省,2005年深化農村稅費改革試點情況專項檢查結果顯示,各地減免農業稅等政策落實到位。

這次檢查共抽查了24個縣、市、48個鄉、鎮、90個村、440多個農戶和部分農村中小學校。據統計,這12個省2005年共減免農業稅135億多元,已經確定317個縣、市、區為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各省2005年的財政“三農”支出都大幅度增加,增長幅度大都超過10%。各地在鄉、鎮機構改革、職能轉變、農村義務教育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製改革等方麵,也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

同時,各地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三農”的投入,農村呈現出農民減負增收、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社會穩定的喜人局麵。

這次檢查設計的農戶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農戶基本情況、減免農業稅政策落實情況、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農村一事一議開展情況、家庭收入、最盼望解決的問題、希望鄉村幹部為農民做點什麼等方麵。從440份農戶調查問卷統計結果看,100%的被調查農戶了解今年的減免農業稅政策,被調查的種糧農民都領到了糧食補貼,農民從內心裏擁護農村稅費改革,並希望中央的惠農政策保持穩定。

90個村中有21個開展了“一事一議”,解決了一些群眾生產生活中的難題。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帶領群眾致富,成為農民最希望鄉村幹部辦的實事。

五、全麵取消農稅

●“讚成162票,棄權1票,反對0票。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宣布,關於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獲得通過。

●山東農民石運好喜氣洋洋地從集上采購年貨回家,他笑眯眯地拿出剛買的春聯表達自己的喜悅心情:“農業免稅降雨露,富民政策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