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拾遺共五十七首(2 / 3)

(5)周周銜羽,見二卷注。既以鶴比司馬,以珍禽自喻,複以“周周銜羽”

事作結,似乎淩雜,恐有錯誤。

《滄浪詩話》:《文苑英華》有《送史司馬赴崔相公幕》一首雲雲,此或太白之逸詩也;不然,亦是盛唐人之作。琦按:末二聯或是太白在尋陽獄中之作,所謂崔相公者即是崔渙,似亦近之。而岑參集中亦載此詩,一雲無名氏詩。

戰城南

樂府漢鼓吹饒歌,詳三卷注。

戰地何昏昏,戰士如群蟻。氣重日輪紅,血染蓬蒿紫。烏鳥銜人肉,食悶飛不起。昨日城上人,今日城下鬼。旗色如羅星,策聲殊未已。妾家夫與兒,俱在鼙聲裏。

《文苑英華》一百九十六卷太白“去年戰,桑乾源”之後載此一首,不錄作者姓名。後人采太白遺詩,兼入此作。

胡無人行

樂府瑟調曲,見三卷注。

十萬羽林兒,(1)臨跳破郅支。(2)殺添胡地骨,降足漢營旗。寒闊牛羊散,兵休帳幕移。空餘隴頭水,鳴咽向人悲。(3)(1)羽林兒,見十八卷注。

(2)唐時隴右道有臨洮郡,即洮州也。其地東北二麵並枕洮水,故名。《漢書》:使護西域騎都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矯發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胡兵攻郅支單於,斬其首,傳詣京師。

(3)《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

《文苑英華》一百九十六卷太白“嚴風吹霜海草凋”之後載此一首,不錄作者姓名,後人采入太白遺詩。然考陳陶集中亦載此作。當是陶詩。

鞠歌行

樂府平調曲,見四卷注。

麗莫似漢宮妃,(1)謙莫似黃家女。(2)黃女持謙齒發高,漢妃恃麗天庭去。

人生容德不自保,聖人安用推天道。君不見,蔡澤嵌枯詭怪之形狀,(3)大言直取秦丞相。又不見,田千秋才智不出人,(4)一朝富貴如有神。二侯行事在方冊,泣麟老人終困厄。(5)夜光抱恨良歎悲,日月逝矣吾何之?

(1)《世說》:漢元帝宮人既多,乃令畫工圖之,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

其中常者,皆行貨賂。王明君姿容甚麗,誌不苟求,工遂毀為其狀,後匈奴來和,求美女於漢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見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於是遂行。

(2)《尹文子》:齊有黃公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以其美也。常謙辭毀之以為醜惡,醜惡之名遠布,年過而一國無聘者。衛有鰥夫,時冒娶之,果國色,然後曰:“黃公好謙,故毀其子不姝美。”於是爭禮之,亦國色也。

國色,寶也;醜惡,名也。此違名而得實矣。

(3)《史記》:蔡澤,燕人也。易鼻、巨肩、魋顏、蹙齃、膝攣。西入秦,秦昭王與語,大說之,拜為客卿。範睢免相,昭王新說蔡澤計畫,遂拜為秦相。

(4)《漢書》:車千秋,本姓田氏。衛太子為江充所譖敗,久之,千秋上急變訟太子冤,武帝見而悅之,立拜千秋為大鴻臚。數月,遂代劉屈氂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無他材能術學,又無伐閱功勞,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嚐有也。

(5)《孔叢子》:叔孫氏之車子曰鋤商,樵於野而獲獸焉,眾莫之識,以為不祥,棄之五父之衢。冉有告夫子曰,“麕身而肉角,豈天下之妖乎?”

夫子曰:“今何在?吾將觀焉。”遂往,謂其禦高柴曰:“若求之言,其必麟乎?”到視之,果信。言偃問曰:“飛者宗鳳,走者宗麟,為其難致也,敢問今見其誰應之?”子曰:“天子布德,將致太平,則麟鳳龜龍先為之祥。

今宗周將滅,天下無主,孰為來哉?”遂泣曰:“予之於人,猶鱗之於獸也,鱗出而死,吾道窮矣!”乃歌曰:”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

《文苑英華》二百三卷太白“玉不自言如桃季”之後載此一首,失錄作者姓名,後人遂編入太白遺詩。

右十七首見《文苑英華》。前十四首皆注太白姓名於下。後三首錄於太白詩之後,空白其下,不書姓名。後人以為皆太白之作也,編太白遺詩者遂並及焉。今因之,附錄於此。《滄浪詩話》:《文苑英華》有太白《代寄翁參樞先輩》七言律一首,及晚唐之下者。又有五言律三首,其一《送客歸吳》,其二《送友生遊峽中》,其三《送袁明府任長江》,集木皆無之,其家數正在大曆、貞元間,亦非太白之作。又有五言《雨後望月》一首,《對雨》一首,《望夫石》一首,《冬日歸舊山》一首,皆晚唐之語。又有“秦樓出佳麗”四句,亦不類太白,是皆後人假名也。

題許宣平庵壁

我吟傳舍詩,來訪真人居。(1)煙嶺迷高跡,雲林隔太虛。窺庭但蕭索,倚柱空躊躇。應化遼天鶴,(2)歸當千歲餘。

(1)《太平廣記》:許宣平,新安歙人也。唐睿宗景雲中,隱於城陽山南塢,結庵以居,不知其服餌,但見不食,顏色若四十許人。行如奔馬。時或負薪以賣,擔常掛一花瓠及曲竹杖,每醉騰騰拄之以歸,獨吟曰:“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路人莫問歸何處,穿入白雲行翠微。”邇來三十餘年,或拯人懸危,或救人疾苦,城市人多訪之不見,但覽庵壁題詩曰:“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顛。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樵人歌隴上,穀鳥戲岩前,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好事者多詠其詩。有時行長安,於驛路洛陽、同、華間傳舍,是處題之。天寶中,李白自翰林出,東遊,經傳舍,覽之,吟詠嗟歎,曰:“此仙詩也。”乃詰之於人,得宣平之實。白於是遊及新安,涉溪登山,屢訪之,不得,乃題其庵壁曰雲雲。是冬野火燎其庵,莫知宣平蹤跡。百餘年後,鹹通七年,郡人許明奴家有嫗,嚐逐伴入山采樵,獨於南山中見一人坐石上,方食桃甚大,問嫗曰:“汝許明奴家人也,我明奴之祖宣平。”嫗言:“嚐聞已得仙矣。”曰:“汝歸,為我語明奴,言我在此山中。與汝一桃食之,不可將出。山虎狼甚多,山神惜此桃。”嫗乃食桃,甚美。宣平遣嫗隨樵人歸家,言之,明奴之族甚異之,傳聞於郡人。出《續仙傳》。《太平寰宇記》:城陽山,在歙縣南,環回孔高,為城郭之衿帶,居郡之南,故號為城陽山焉,即許宣平得道之所,亦為李白所尋不遇,今山上有遺跡存。《漢書》:“沛公至高陽傳舍。”顏師古注:“傳舍者,人所止息,前人已去,後人複來,轉相傳也。一音張戀反,謂傳置之舍也。其義兩通。”《後漢書》:“光武乃稱邯鄲使者,入傳舍。”章懷太子注:“傳舍,客館也。”

(2)遼天鶴,見二十一卷注。

右一首見《太平廣記》。

題峰頂寺

夜宿峰頂寺,舉手捫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侯鰭錄》:會阜為薪州黃梅令,縣有峰頂寺,去城百餘裏,在亂山群峰間,人跡所不到。阜按田偶至其上,梁間小榜,流塵昏晦,乃李白所題詩也,其字亦豪放可愛,詩雲“夜宿峰頂寺”雲雲。或曰王元之少《登樓詩》:雲:“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漁隱叢話》:《西清詩話》雲:蘄州黃梅縣峰頂寺,在水中央,環伏萬山,人跡所罕到。曾阜為令時,因事登其上,見梁間一粉板,塵暗粉落,拂滌視之,乃謫仙詩,雲“夜宿峰頂寺”雲雲。世傳楊大年幼時詩,非也。《邵氏聞見後錄》:舒州峰頂寺有李太白題詩“夜宿峰頂寺”雲雲,曾子山始覓之,不出於集中,恐少作耳。《太倉稊米集》雲:“聞道長度會入夢,已應能作上樓詩。”注雲:唐人載李白在繈褓中,其家攜之上樓,問頗能作詩否,即應聲作絕句一首,所謂“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神”者是也。又《竹坡詩話》:世傳楊文公方離繈褓,猶未能言,一日,家人攜以登樓,忽自語如成人,因戲問之:“今日上樓,汝能作詩乎?”即應聲曰:“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伯驚天上人。”舊見《古今詩話》載此一事,後又見一石刻,乃李太白夜宿山寺所題,字畫清勁而大,且雲“布衣李白”作,豈好事者竊太白之詩以神文公之事歟?仰亦太白之碑為偽耶?

右一首見《侯鯖錄》等書。

瀑布

斷岩如削瓜,嵐光破崖綠。天河從中來,白雲漲川穀,玉案赤文字,落落不可讀。攝衣淩青霄,鬆風吹我足。

《二老堂詩話》:司空山,在舒州太湖縣界,初經重報寺,過馬玉河,至金輪院,有僧本淨肉身塔及不受葉蓮花池,連理山茶。自塔院乃上山,至本淨坐禪岩,精巧天成,中途斷崖絕壑,旁臨萬仞,號“牛背石”。宗室善修者言石如劍脊中起,側足覆身而過,危險之甚。度此步步皆佳。上有一寺及李太白讀書堂,一峰玉立,有太白《瀑布詩》,雲:“斷岩如削瓜,嵐光破崖綠。天河從中來,白雲漲川穀。玉案赤文字,落落不可讀。攝衣淩清霄,鬆風吹我足。”予兄子中守舒日。得此於宗室公霞。今胡仔《漁隱叢話》載蔡絛《西清詩話》不言此山,但雲太白仙去,後人有見其詩,略雲:“斷崖如削瓜,嵐光破崖綠。天河從中來,白雲漲川穀,玉案敕文字,世眼不可讀。攝身淩青霄,鬆風吹我足。”

雲:“舉袖露條脫。招我飯胡麻。”真煙雲中語也。既誤以“斷岩”

為“斷崖”與第二句相重,“赤文”作“敕文”,“落落”作“世眼”,“攝衣”作“攝身,”皆淺近,與前句大相遠。當塗《太白集》本原無此詩,因子中錄寄郡守,遂刻於後。然皆從蔡絛誤本,子中爭之不從,僅能改“敕”為”赤”而已。《唐詩記事》:近世傳白詩雲:“斷崖如削瓜,嵐光破崖綠。天河從中來,白雲漲川穀。玉案赤文字,落落不可讀。攝衣淩清雲,鬆風拂我足。”又不同者數字。

斷句

舉袖露條脫,(1)招我飯胡麻。

(1)《太平廣記》:條跳,似指環而大。《唐詩紀事》:文宗問宰臣:“古詩雲‘輕衫襯跳脫’,‘跳脫’是何物?”宰臣未對,上曰:“即今之腕釧也。”《真浩》言:安妃有斫粟金跳脫,是臂飾。跳脫,即條脫也。《唐詩紀事》亦載此句,“舉袖”作“舉手”。

(2)《太平廣記》:劉晨、阮肇入天台采藥,有二女子邀還家,其饌有胡麻飯、山羊脯。按:胡麻,即今之芝麻也。相傳張騫自大宛得其種以歸,以其出自胡中,故曰胡麻。

野禽啼杜宇,(1)山蝶舞莊周。(2)(1)杜宇,杜鵑也。見三卷注。

(2)《漁隱叢話》:《法藏碎金》雲:予記太白有詩雲:“野禽啼杜宇,山蝶舞莊周。”後又見潘佑有《感懷詩》:“幽禽喚杜宇,宿蝶夢莊周。席地一樽酒,思與元化浮。但莫孤明月,何必秉燭遊。”予謂才思暗合,古今無殊,不可怪也。

右三首見《漁隱叢話》諸書。

陽春曲

沈約作《江南弄》四曲,其三日《陽春曲》。

芣苡生前徑,(1)含桃落小園。(2)春心自搖蕩,百舌更多言。(3)(1)陸璣《草木疏》:苤苡,一名馬舄,一名車前,一名當道喜。在牛馬跡中生,故曰車前、當道,今藥中“車前子”是也。幽州人謂之牛舌草,可鬻作茹,大滑,其子治婦人難產。

(2)《埤雅》:櫻桃,為木多陰,其果先熟,一名含桃。許慎曰:鶯之所含食,故曰含桃也。謂之鶯桃,則亦以鶯之所含食,故謂之茸桃也。《爾雅翼》:櫻桃,朱實,甘美。飛鳥所含,故又名含桃。《爾雅》謂之荊桃,其花在梅後,至果熟則最先。

(3)《本草綱目》:百舌,處處有之,居樹孔窟穴中,狀如鸜鵒而小,身略長,灰黑色,微有斑點,喙亦尖黑,行則頭俯,好食蚯蚓,立春後鳴轉不已,夏至後則無聲,十月後則藏蟄。《月令》“仲夏反舌無聲”即此。

舍利佛

舍利,見七卷注。

金繩界寶地,(1)珍木蔭瑤池。雲間妙音奏,天際法蠢吹。(2)(1)《法華經》: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琉璃為地,寶樹壯嚴,黃金為繩,以界八道。

(2)又雲: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文獻通考》:貝之為物,其大可容數升,蠡之大者也。南蠻之國取而吹之,所以節樂也。今之梵樂用之,以和銅鈸。釋氏所謂法螺,赤土國吹螺以迎隋使是也。法蠡,即法螺也。古“螺”

字一作“蠡”,通用。

摩多樓子

從戎向邊北,遠行辭密親。(1)借問陰山候,(2)還知塞上人?

(1)陸機詩:“總轡登長路,嗚咽辭密親。”

(2)陰山,在北邊外,見五卷注。陸機詩:“往問陰山候,勁虜在燕然。”

劉良注:“候,伺望者。”

右三首見《萬首唐人絕句》。郭茂倩《樂府詩集》三首俱作無名氏。

春感

茫茫南與北,道直事難諧。榆莢錢生樹,(1)楊花玉慘街。塵縈遊子麵,蝶弄美人釵。卻憶青山上,雲門掩竹齋。

(1)《春秋元命包》:“三月榆莢落。”

《彰明逸事》:太白遊成都,賦《春感》詩雲雲。益州刺史蘇頲見而奇之。

右一首見《彰明逸事》。

殷十一贈栗岡硯

殷侯三玄士,贈我栗岡硯。灑染中山毫,(1)光映吳門練。(2)天寒水不凍,日用心不倦。攜此臨墨池,(3)還如對君麵。

(1)王羲之《筆經》:諸郡毫惟中山兔肥而毫長可用。

(2)《韓詩外傳》:顏回望吳門焉,見一匹練。練,熟絹也。孔子曰:“馬也。”此用其字,而意則指吳中所出之絹素,與原事無涉。

(3)《九域誌》:越州會稽縣有王右軍墨池。

右一首見高似孫《硯箋》。

普照寺

天台國清寺,(1)天下為四絕。(2)今到普照遊,到來複何別?柟木白雲飛,(3)高僧頂殘雪。門外一條溪,幾回流歲月!(1)《一統誌》:國清寺,在浙江台州府天台縣北十裏,隋煬帝為智顗禪師建。

(2)晏殊《類要》雲,齊州靈岩、荊州玉泉、潤州棲霞、台州國清,世稱四絕。《鹹淳臨安誌》:淨明寺,在富陽縣北五裏,舊名普照。天福五年重建,治平二年改今額。寺枕高山,名曰舒壁,山坳有龍潭,澗水橫流,上有橋亭。李翰林白詩“天台國清寺,天下為四絕”雲雲。

(3)《本草拾遺》:柟木高大,葉如桑。出南方山中。

右一篇見《鹹淳臨安誌》。蘇東坡曰:“予舊在富陽見國清院太白詩,絕凡近。”即此篇也。《漁隱叢話》:新安水西寺,寺依山背,下瞰長溪,太白題詩斷句雲:“檻外一條溪,幾回流碎月。”今集中無之。琦按:漁隱所引即此篇末二句也,蓋未睹全篇,故訛以為題水西寺斷句耶?

釣台

磨盡石嶺墨,(1)尋陽釣赤魚。靄峰尖似筆,(2)堪畫不堪書。

(1)《方輿勝覽》:釣台在徽州黟縣南十八裏,亦名尋陽台。相傳李白常釣於此,有詩雲“磨盡石嶺墨”雲雲。《太平寰宇記》:墨嶺山,在黟縣南十八裏,嶺上石如墨色,嶺有穴,中有墨石軟膩,土人取為墨,色碧甚鮮明,可以記文字。

(2)《方輿勝覽》:靄峰,在黟縣南十五裏,孤峭如削。

《九域誌》《錦繡萬花穀》《一統誌》皆引“靄峰尖似筆”之句,以為太白詩。羅願《新安郡誌》曰:太白常稱金華五百灘之勝,而思為新安之遊,又嚐自回溪十六渡至黃山湯泉之下,則吾土山川勝概,頗已寄於逸想。其贈許宣平詩,沈汾述以為傳,當不虛也。又有《答山中人》,所謂“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相傳以為入黟所作,而俗又有《石墨嶺》與《水西興唐寺》詩,語不類太白。束坡嚐疑《富陽》《國清》《彭澤》《興唐》詩及《姑熟十詠》非太白所作,而王平甫疑《十詠》出於李赤。按:南唐自有一翰林學士李白,曾子固以為《十詠》是此人所為,然則此間《墨嶺》《興唐》時,豈亦此類耶?

小桃源

黔縣小桃源,(1)煙霞百裏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

(1)《方輿勝覽》:樵貴穀,在微州黟縣北,昔土人入山,行七日,至一穴,豁然周三十裏,中有十餘家,雲是秦人避入此地。按:邑圖有潛村,至今有數十家,同為一村,或謂之小桃源,李白詩“黟縣小桃源”雲雲。

《錦繡萬花穀》亦載此詩,以為太白作。琦按:此詩乃南唐許堅詩,其後尚有二韻,非太白作也。

題竇圌山

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

《方輿勝覽》:竇圌山,在綿州彰明縣,李白《題竇圌山》詩:“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又《送竇主簿》詩:“願隨子明去,煉火燒金丹。”

竇子明,名圌,隱此山,故名。琦按:後二句已見集中之十二卷,所謂子明者,是陵陽子明。以為竇圌之字,殊不可信。

右三則見《方輿勝覽》。

贈江油尉

唐時江油縣,隸劍南道之龍州應靈郡。

嵐光深院裏,傍砌水泠泠。野燕巢官舍,溪雲入□廳。日斜孤吏過,簾卷亂峰青。五色神仙尉,焚香讀道經。

右一首見楊升庵《全蜀藝文誌》。

清平樂令翰林應製

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繡。百草巧求花下鬥,隻賭珠璣滿鬥。(1)日晚卻理殘妝,禦前閑舞《霓裳》。(2)誰道腰肢窈窕,折旋消得君王。(3)(1)《說文》:“現,珠不圓也。”

(2)《夢溪筆談》:《霓裳羽衣曲》,劉禹錫詩雲:“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王建詩雲:“聽風聽水作《霓裳》。”白樂天詩注雲:開元中,西涼府節度使楊敬述造。鄭嵎《津陽門詩》注雲:葉法善嚐引上入月宮,聞仙樂。及上歸,但記其半,遂於笛中寫之。會西涼府都督楊敬述進《婆羅門曲》,與其聲調相符,遂以月中所聞為散序,用敬述所進為其腔,名《霓裳羽衣曲》。諸說不同。

(3)《禮記》:周還中規,折還中矩。折旋,即折還也。旋、還二字,經史通用。

其二禁幃秋夜,月探金窗罅。玉帳鴛鴦噴沉麝,(1)時落銀燈香燦。(2)女伴莫話孤眠,六宮羅絝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遊教在誰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