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吳仁寶的退休,是一個強人的自主選擇。沒有誰叫他退,上麵的領導都支持他,個別領導甚至說:“依照吳的身體狀態,可以活到120歲,幹到100歲。”
然而,吳仁寶認為他應該趁當下腦子還不算太糊塗的時候退,等到腦子不太清爽的時候,可能會說錯話,也可能會影響華西。
更為重要的是,吳仁寶覺得,接班人已經成熟。
而對於自己的四兒子吳協恩全票當選為華西村新一屆黨委書記,成為華西新一代領軍人物。吳仁寶懇切地說:“並不因為他是我的兒子,而是他懂管理、會經營,近幾年為華西創造了數億元的經濟效益。”
已有50餘年黨齡、年近80歲的吳仁寶依然聲音響亮、步子匆匆、幹勁不減,他把華西的大權交給繼任後,說他自己的任務是:爭取活到100歲,再為黨和人民做點事。
關掉化工廠建設生態大華西
2004年的一天,江蘇省江陰市前進染料化工廠女廠長吳蘊芳一夜未眠,她一邊流淚,一邊思前想後。盡管她躺在床上已多時,但依然沒有一絲睡意。因為第二天,吳蘊芳嘔心瀝血,打拚了整整8年的企業,將由她親手關掉。她實在沒有勇氣,也不忍心把它關掉。
8年了,由吳蘊芳親手創辦的江蘇省江陰市前進染料化工廠的發展曆程,又在她眼前不斷閃現:8年前,吳蘊芳是江陰市華士鎮前進村的黨支部書記。恰巧,前進村與被譽為“華夏第一村”的華西村為鄰。
眼看著華西村的廣大農民一天天富裕起來,作為前進村的“當家人”,吳蘊芳坐不住了。她發誓,也要讓前進村的農民們盡快“發家致富”。
吳蘊芳開始起早貪黑跑項目,憑借她的韌勁與決心,很快在華西村一路之隔的地方,辦起了前進染料化工廠。
但是,在染料生產過程中,直接排放的染料汙水,導致附近的張家港河,一會兒變成了紅水,一會兒變成了綠水,一會兒又變成了黑水。
麵對環保部門多次黃牌警告,急於率領鄉親們“發家致富”的吳蘊芳,才開始對環保工作重視起來。為保全村這個“頭號飯碗”不摔掉,吳蘊芳先後籌措了300多萬元,對染料汙水進行了兩次治理。
後來,雖說前進染料化工廠的環保壓力小了些,但是,與穩定達標排放仍有些差距,環保部門還曾找過幾次“後賬”。
8年的拚爭,前進染料化工廠資產已達到了2000多萬元,年產值已超億元,純利潤超過了500萬元,成為前進村地地道道的“第一錢袋子”。
後來,前進村合並到了華西村,華西村黨委老書記吳仁寶找吳蘊芳談話,要她把染料化工廠關掉!
吳蘊芳一聽要她去關廠子,猶如五雷轟頂。但是,黨組織作的決定,她不得不服從。
吳蘊芳清晰地記得吳仁寶當時說的一句話:“金山銀山要,綠水青山更要,老百姓需要的生態環境更緊要。”
這句話,一直在吳蘊芳腦海中反複盤旋。但是一回到家裏,吳蘊芳忍不住還是痛哭了起來。
天亮了,幾乎一夜未眠的吳蘊芳,像往常一樣又來到了染料化工廠。她在廠裏仔仔細細看了一遍,最終,她流著眼淚親手把廠裏供電的總閘門拉掉!
也就是這一年,華西村還毅然關掉了年產值達15億元、利潤超過千萬元的其他兩家化工廠。至此,華西村便與姓“化”的產業徹底決裂了。
“失去”了染料化工廠廠長一職的吳蘊芳,很快被任命為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她的專職工作就是負責華西村的環境保護。
好多年,吳蘊芳所領導的染料化工廠,幾乎天天與汙染防治打交道,她對這個行當並不陌生。
吳蘊芳作為一名環保“女村官”,上任伊始,她幾乎沒在辦公室呆過,整天看村容,跑企業,查水質,尤其對全村58家企業裏裏外外跑了個遍。很快,吳蘊芳就把全村的各類汙染源普查了一遍,掌握了各類點源治理、達標排放和全村排汙總量控製的情況。
“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廠、90年代造城,如今要造生態風光”。為了提升“幸福華西”的內涵,抓好環境管理認證,成為了吳蘊芳上任後主抓的一項重要工作。
吳蘊芳從宣傳貫徹環境管理體係知識入手,組織華西村各個層麵,結合實際,開始建立環境管理體係,用嚴格的環境“規範”,來約束企業的環境行為。
通過努力,華西村終於順利通過了ISO14001國際環境質量管理體係認證,是全國首個通過環境認證的村莊。
在嚴格環境“規範”的引領下,華西村各級領導都自覺兌現環境承諾,從各個方麵實施對環境友好的措施。現在,就連村民買菜都使用竹籃,生活垃圾也都進行了分類處置。
抓好群防監管網絡建設,這是吳蘊芳“管住企業排汙閘門”所實施的又一行動。
作為一名專職環保“村官”,吳蘊芳總想把華西村環保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她一門心思把精力撲在工作上,堅持夜間巡查,成了吳蘊芳的一大“愛好”。
2007年2月中旬的一天,吳蘊芳來到一家紡織印染廠排汙口查看廢水排放情況。當她發現廠子裏排出的廢水色度偏高,水質混濁,便立即順水查源,發現是汙水處理設施“生病偷懶”所致。
吳蘊芳責成企業立即搶修設施的同時,經過取樣監測分析,發現每升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高達800多毫克,明顯超過了500毫克每升的汙水集中處理標準。
針對以往監管力量薄弱,導致排汙企業的治汙設施“生病偷懶”這一事例,吳蘊芳開始了反思,要實現“管得住企業排汙閘門”的目標,必須健全全村的環境監管網絡,達到全村所有排汙行為有人監管的目的。
吳蘊芳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吳仁寶和黨委的支持。很快,華西村村委會專門設立了環保監督機構,為華西村的環保工作上了“雙保險”。從此,村裏所有的工業企業都設有環保部門,承擔管理、監督本單位汙染減排、總量控製和穩定達標排放工作。
村委會還設有專門的環保監督機構,承擔著環境管理、監督本村汙染減排、總量控製和穩定達標排放工作。在村裏所有的排汙企業中,成立了由3至5人組成的環保科,對企業汙染減排、總量控製和穩定達標排放工作進行全過程監管。兩級環境監管機構的建立,為華西村環保工作裝上了“雙保險”。
作為環保“村官”的吳蘊芳,又開始集中精力,謀劃華西村生態環境建設的大事。
到2008年6月,華西村已投資10多億元,綜合治理了工業園區的環境。還投資近20億元,美化、淨化、綠化了華西村的生態環境。使華西村成為中外遊客參觀遊覽的好去處。
幾年來,吳蘊芳在村裏幹環保是越幹越有滋味。眼見著全村的河道越來越清澈,空氣質量越來越好,數萬隻珍禽異鳥棲息在村中生態林裏繁衍後代,成群結隊的中外遊客徜徉在綠樹成蔭的農莊裏參觀,她越發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綠水青山,不就是華西村的金山銀山嗎!
華西村經過多年的拚搏,2007年全村銷售收入一舉超過了500億元,僅向國家納稅就超過了10億元,成為我國不含水分的“天下第一村”。
“保護和建設環境,才叫科學發展,才叫和諧發展”,這是華西村每一個企業遵循的發展準則。在華西村的眾多企業裏,大家都把超標排汙看作是一種“不能容忍的抹黑行為”。
當華西村徹底與姓“化”產業決裂之後,把華西村發展後勁“定”在什麼方位上?吳蘊芳積極向村黨委納言獻策:必須致力於大力發展無汙染產業。
後來經過調研確定,把發展太陽能產業作為新興產業來扶植。很快,華西村的投資重點向太陽能產業傾斜,形成了太陽能熱水器規模化生產能力。